原创 专访丨跨江会海:章朱学派沪上联袂坐诊传佳话
2018年08月13日 【健康号】 上海泰坤堂中医医院     阅读 9771

朱良春国医大师益肾蠲痹法诊治风湿病传承门诊即日预约!

说道泰坤堂 章朱学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朱良春,一个把春风融入生命里的人;一个把美德渗透于医术中的人;一个形如君子,德若幽兰的国医大师,一个淡泊名利,厚德载物的全国名医。


2009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共同权威认定在全国评选出30名国医大师,朱良春就是其中一位。他曾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多次会见。


大师的功勋,离不开老师的恩泽;大师的境界,更离不开老师的熏陶。谈到朱良春,有一个人不得不浓墨重彩地书写,那就是朱良春的师父章次公。章朱二人之学承古通今,自成一派,已成为近现代中医发展史上一笔浓重印记。他们代表真正的中医力量,以中医之术为人治病,疗效每每让人称赞称奇。

       

尽管大师驾鹤而去,但他们的精神却如江河如月,灿烂于华夏时空,恩泽五湖四海。章次公先生是一代海上名医,朱良春得师真传后回到江苏行医,名扬海内外,如今79年后,其后人又将章朱学派引回沪上,实乃一件喜事。



2018年7月1日,国医大师朱良春嫡传朱建华、朱剑萍主任在上海泰坤堂中医医院设诊,笔者问讯后即刻前往采访。朱剑萍主任虽早已是南通市名中医,却毫无名医架子,谈吐间柔和亲切,将师门家承之事娓娓道来,隐约可见数十年前章朱二人亦师亦友之情深,引人追忆。


章朱学派传承研究室上海泰坤堂工作站团队部分成员


1、润物无声处见章朱传入之遗风

百年前,黄浦江畔,上海滩上,繁华动荡却使人念念难忘。这摇摆不定的一方世界中,章次公先生侠名远播,为人治病不知多少,德艺双馨,至今老一辈上海人多少都尚有印象。

  师从章次公学医者不少,朱良春后进师门,却以过人才智赢得章先生赏识。他思维敏捷,记忆力超群,耳听笔记分分钟即成,章先生越看越喜,对这个“小老弟”给予厚爱。


  “常有病人邀请章老先生出诊,他徒弟虽多,却并不见他前后弟子相伴,多半让学生们留下做功课,背书抄默。但朱老却是例外。”朱剑萍医生笑着说起往事,每当章次公要出门时,临至门口,却总回头招呼道:“小老弟,走!”朱良春便应声而起,跟随前去。

  章次公口中的小老弟,便是当代国医大师朱良春了。那时的医生涉猎广泛,章次公又是一方名医,碰到的病人数不胜数,各类疑难杂病更是层出不穷,“小老弟”朱良春便跟随其后,见识了众多疾病的诊疗过程,加之天资聪颖,自然很快便脱颖而出。

  朱老这段经历,朱剑萍主任一直铭记在心里,“‘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想学好中医,多读、多学、多看,博采众长,不能故步自封。”章朱学派不仅将医术与知识传承给后人,更指明了学成之路,朱主任便是如此一路走来,终有建树。


朱老本是生于江苏镇江,二十岁时抗战爆发,当时就读的苏州中医专科学校被日本人轰炸,于战乱中求学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又拜入章次公门下学医。

“由于战乱,那时白天章老先生的家就是看诊的地方,到晚上,就成为了一些无家可归的亲友、同乡的住处。当他知道我父亲也无处可去的时候,他就在客厅里为我父亲挤出了一席之地,给他的‘小老弟’。”

朱老深得师父章次公照顾,不仅言传身教,衣食起居也无不悉心照顾。为报师恩,朱老每天刻苦学习,晚睡早起。这些都被章次公看在眼里,知其求知心切,不仅将生平所学传授予他,更推荐他每半天去教会医院工作,一方面可得微薄津贴补贴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将所学知识用于临床,巩固所学知识。

在这样的现代医疗机构中工作,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又可以将已学的知识运用于临床,这在当时真是机会难得。朱老抓住良机,接触到许多珍贵的现代医学知识,更为后来确立章朱学派奠定基础,其中一条思想“融会新知”便在此时打下了根基。

现在尝试过中医疗法的人多半听说过国医大师,朱良春位列首批三十位大师之中,并不仅只是一顶国家级的光环。从章次公到朱良春,章朱学派始终扎根在普通病人之中,大家前辈当年亦是勤勤恳恳,一路努力学成。



“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


 朱剑萍医生找出一张照片,是一方刚正印章,仔细辨认可见,是如此震撼的十六个大字。



这正是章次公先生传予朱良春的师门印章,告诫朱良春做医生的四个准则:第一,儿女性情:性情温柔,体贴病人;第二,英雄肝胆:治病有胆有识,当机立断,不要优柔寡断,错失时机;第三,神仙手眼:明察秋毫,见微知著,理得清、辨得明、看得远;第四,菩萨心肠:心地善良,慈悲为怀,做人行医皆应如此。这枚十六字印章,影响了朱良春一生,他一直视若珍宝,并以此为人行医治学,这十六个字,也是朱良春老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朱老常言:经验不保守,知识不带走。如此,才有了当今鼎力中医界的章朱一派与赫赫有名的“朱家军”。



  “朱老先生对我们的要求,不仅是学术上的传承,同样也是做人、做事的传承。”朱剑萍医生说起师门二位前辈高人,又思及往日诸般谆谆教导。但最让她感动于心的,却是二人“情深义重,亦师亦友”,一段佳话更使师门上下敬业奋进,开出成功之花



2、独创益肾蠲痹法  泽被天下苦甲人

益肾蠲痹法,是朱老先生60年代就提出来的,在65年、66年时,朱老就在中医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了益肾蠲痹法这个学术思想,那时这个思想还是个雏形,但当时,朱老创制的益肾蠲痹丸已作为中医院的院内制剂,广泛地运用于临床了。


益肾蠲痹法,不仅是单应用了虫类药,也不仅仅是补肾,实际上这里有多重意思。


第一,“益肾”是一种广义的益肾,我们中医所说:肾主骨,它是人一生的先天之本,补肾就是补人的元气、元精,所以补肾是根本。

第二,“蠲痹”中的“蠲”就是剔除的意思,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免疫体统的疾病越来越多,这不是一般的方法可以解决的,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相对来说,治起来很难,好起来很慢。因此,朱老先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当中,提出了“益肾蠲痹法”,就是“扶正”、“祛邪”。

第三,一般草木类的补肾药,都没有虫类药来的直达病所,虫类药是血肉有情之品,它的分子与人体比较接近,所以用虫类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朱主任说:“我们在用虫类药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体会,对于虫类药这一领域,朱老先生在70年代就有了专著:《虫类药的应用》,填补了我国中医学史上虫类药临床应用著作的空白。到如今已经有十多次的再版,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在发生变化,科学也在进步,我们根据新的研究成果,新的疾病变化,学术也应该与时俱进。所以在临床应用中我们也有一些新的探索和发展。” 


// 看诊故事

     在采访过程中,朱剑萍主任的老病友,一位69岁肝癌患者,曾对朱主任说:“上海的每一个大建筑,都有我的汗水在里面”,而就是这样一位老建筑师,因为不愿做手术、化疗,选择了朱主任进行中医治疗。

     在经过18个月的中药治疗以后,就在采访当天,他对朱主任说:“我感觉我已经好了很多,在医院检查,已经不对我报数字了,以前经常对我说肿瘤4.8cm,肿瘤是不是已经没有了?”朱主任却说:“我们不是神仙,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有三个目标:第一,延缓肿瘤发展速度,第二,肿瘤停止生长,第三,肿瘤缩小。现在我们达到第三个目标,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中医也是医学,不可能这样轻易消除恶性肿瘤,要是可以这样方便消除,人们还怕什么癌症呢,我们都要现实一点,实事求是一点”。听到朱主任的话,这位老病友,发出爽朗的笑声,觉得朱主任为人很实在,医术又好,于是向她推荐自己的病友,希望能够得到中医治疗。



3、续缘泰坤堂  妙手再写新传奇

因为医术高超,名声响亮,朱建华和朱剑萍的医师团队曾多次收到众多医院的邀约,面对很多医院伸出的橄榄枝,她们选择了上海泰坤堂。为什么选择泰坤堂?朱剑萍主任说:“泰坤堂,非常重视中医学术的研究与传承,这是一般的国医堂馆很难做到的,我们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也已经成立二十七年了,在这二十七八年里,我们一直都非常注重中医学术的学习、传承与弘扬。”


为了能传承朱老的精神,将中医发扬光大,朱建华及朱剑萍团队,不仅在选择坐诊医院时十分谨慎,更将弘扬中药学理念践行到极致,为了完成朱老先生的心愿,他们创建了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开馆2年来,博物馆每年免费对外开放300余天,累计接待参观人数近30000人,海内外政府、团体20余个,定期开展健康讲座、义诊、主题活动等公益项目,一心致力于中医药文化传承,将中医药文化根植于心,让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得到传播,获得了各方来宾的一致好评,反响热烈。


团队介绍


朱建华  | 主任中医师

咨询时间:隔周日下午


 简 介 


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导、江苏省名中医。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朱良春学术经验传承人,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会常务理事、南通市中医院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室副主任,章朱学派传承研究室主任,良春国医堂主任。曾任南通大学医学院中医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

撰写并发表论文60余篇,参加撰写著作、教材20余部,主持、参加科研项目10余项,多项获部、省、市科技进步奖。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

擅长:中医内科、妇科,尤其对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脾胃病、老年病、月经不调、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研究颇多。


朱剑萍  | 主任中医师

咨询时间:隔周日下午


 简 介 


南通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学术传承人,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门诊部所长,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馆长,南通市中医药学会委员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1969年始在其父朱良春教授亲自传授下学医,后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独到的见解,参与撰写中医药学术专著7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并获省市科研成果奖4项。多次在全国、省学术会议,学习班上做专题讲座。


擅长: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肿瘤、骨关节病、脾胃病、肝胆病、慢性肾病、甲状腺病、失眠、精神心理疾病等中医内科疑难杂症。


杨悦娅  | 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隔周四下午


 简 介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医文献杂志》主编。上海市药学会药事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委会常委,上海中医药学会流派分会常务委。原卢湾区十二届、黄浦区一届政协委员。上海市卫计委少数民族联合会会长。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首届“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名老中医张云鹏传承工作室学科带头人。


擅长:内科:脂肪肝、高血压、偏头痛、失眠、急慢性肠胃炎等内科疑难病症。妇科:闭经不孕、痛经崩漏、生殖系炎症、乳房病、更年期综合症等疑难病症。

郁兆婧  | 主治中医师

咨询时间:隔周日下午


 简 介 


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门诊部医务科副科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


师从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传承人朱建华主任、朱剑萍主任,参与主持省科研课题3项。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免疫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退变等骨关节病,以及常见内科杂病。



  在泰坤堂设立门诊,成立章朱学派传承研究室上海泰坤堂工作站,旨在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加快高端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从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促进人民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朱剑萍主任说,成立章朱学派传承研究室上海泰坤堂工作站的目的,就是要求传承人员真正把“名医传承”的建设发展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去做。不仅仅是学术资料的整理,更重要的是对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及学术成就的传承与发扬、发展与创新。

  “求木之长着,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谋事之成者,必强本厚基”。我们有理由相信,章朱学派在拥有一大批优秀导师和传承人的基础上,必将把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到新一个台阶,为中医药专家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提升泰坤堂医药文化内涵和人才培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本文系上海泰坤堂中医医院专访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