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外斜视治疗的新方法------感知觉训练
2018年07月14日 【健康号】 王育文     阅读 4574

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最为常见的外斜视类型,其患病率高居各种共同性外斜视的首位, 大约为 35.7%。发病年龄较早,2 岁前发病占 25.8%~34.5%,平均发病年龄为 4--5 岁。宁波市第六医院眼科王育文

发病原因与患者集合和分开功能之间平衡失调、集合功能不足以及融合功能低下有关。眼位的偏斜会影响双眼视功能的正常发育,间歇性外斜视也不例外,但是间歇性外斜视不同于其他类型斜视的特点是眼位在正位与外斜视之间交替变化。其双眼视功能在发育和丢失中交替进行,尚可保留不同程度的双眼视功能。对于双眼视三级功能的损害,表现为逆向损害丢失,Ⅲ级立体视功能最先受到损害,因为视近时有调节和集合参与,视近时眼位容易控制正位,而视远时仅有张力性集合和融像性集合, 视远时更容易出现斜视,所以远立体视较近立体视更先受到破坏;II 级融合功能次之,最初表现为融合范围的缩小,随病情进展逐渐发生融合功能缺失;I 级同时视功能最后被损害。对于间歇性外斜视的治愈不仅包括眼位的正位,还要达到视功能的正常。 

治疗方法

1、目前间歇性外斜视治疗唯一确切的方法仍然是手术,

2、对一些小角度或家长不愿意接受手术的间歇性斜视及一些手术后残余的小角度斜视,如何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方向。国内外均有报道通过一些保守治疗方法增强控制力,从而改变间歇性外斜视的自然病程,如负镜过矫、遮盖治疗、同视机正位视训练,后者患儿依从性差。

3、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大脑神经可塑性认识的深入,感知觉学习的概念被逐步引入到斜视 弱视研究领域,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感知觉学习的概念最早由Gibson 于 1963 年提出, 是指由于训练或经验而引起的长期稳定的知觉变化,视觉系统的发育过程就是一个感知觉学习的过程。感知觉训练的原理正是利用大脑神经系统的可塑性,通过特定的视觉刺激信号和视觉学习内容,激活视觉信号传导通路,矫正和改善大脑神经系统的信号加工处理能力,从而达到重建高级双眼视功能的目的。

目前感知觉学习训练已应用于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并证实对促进其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和重建有效。 研究表明间歇性外斜视的控制力与健全的融合功能相关,提高融合功能可以达到控制眼位的目的。基于感知觉学习对双眼视功能的作用,我们尝试利用感知觉学习训练系统观察其对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结果显示经过训练 对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更为有效,这也与视觉训练适用于集合不足型外斜视的观点一致 。二级融合功能通过训练后,分开功能无明显变化,但辐辏功能较前明显增强,融合范围扩大。扩大融合范围可以提高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日常眼位控制能力。通过训练患儿的远、近立体视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提高。 我们认为感知觉学习对小角度间歇性外斜视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尤其是集合不足型外斜视,通过增加融合功能提高控制眼位的能力, 改善立体视功能以期达到功能性治愈。对于不适合手术、家长不愿意接受手术,或术后残余的小角度间歇性外斜视不失为一种尝试。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