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治疗癌症
2024年04月15日 【健康号】 吉永烁     阅读 658

    放射性粒子用于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已经有近百年历史。早期使用的多是高能核素,如钴-60、镭-226等,这些核素释放高能γ射线,防护很难处理到位,可能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造成严重损伤,同时由于缺乏相应治疗计划系统和定位引导设备,治疗精度差,临床应用进展缓慢。近年来,随着低能量、安全、易防护的核素,如-125等研制成功,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以及超声、CT等影像学技术的进步,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的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放射性碘粒子又称“体内伽马刀”,放射性碘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是根据患者肿瘤的立体形态,用一套特殊的器械,象“布雷”一样,把放射性粒子直接放置到肿瘤内部。其发出的伽玛射线持续对肿瘤细胞起作用,不断杀伤肿瘤细胞,从而达到象手术刀切除一样的效果,所以又称之为“粒子刀”。而周围正常组织不损伤或有微小损伤,粒子源经过衰变后,可永久地留在病人体内。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具有治疗靶点局部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低,副作用小,可以持续照射肿瘤,产生累积效果,安全,可靠,易于防护等优点。该治疗是近年来欧美和国内迅速发展起来的微创治疗肿瘤新技术。
    放射性碘粒子是由长4.5mm,直径0.8mm钛管制成,每颗粒子含有放射剂量为0.4-1.0mCi,半衰期为60.1天,钛外壳隔绝了碘元素与人体内环境的直接接触,避免了放射源的丢失以及对环境的核污染,能够精确控制放射源的治疗剂量。

    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具有如下优势:
1.靶点局部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低,传统的放射治疗是对癌组织进行高强度的X射线照射,但同时其周围的正常组织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放射性粒子的植入治疗方式,是根据肿瘤的大小形态而决定粒子的分布,I125粒子治疗照射的距离短(组织穿透能力1.7—2.0厘米),而且由于放射性粒子强度衰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因此,内放射治疗的射线基本局限在肿瘤内,故其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最大可能的减少了副反应的产生;
2.该治疗为持续性治疗,持续性治疗可以使肿瘤细胞的增殖进一步减少,传统的外放射治疗为短时照射,只能对肿瘤繁殖周期中一部分时相的细胞起治疗作用,照射结束后,其它时相的肿瘤细胞仍能很快恢复繁殖能力,持续性照射就避免的这样的问题;
3.传统的外放疗对受呼吸而上下移动的胸腔内恶性肿瘤的治疗,仍存在着放射剂量不均匀的缺陷,而且其放射源强度太大,引起患者机体的并发症较明显;而“粒子刀”的粒子直接种植在瘤体中,不受活动影响,而且极少损伤正常组织。
4.采用B超引导或CT引导下的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和图像融合系统,保证粒子种植治疗剂量分布更均匀,更加合理的指导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采用体外射频透热系统,作为粒子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加强粒子治疗的效果,减轻不良反应。
6.与手术配合的互补效应:在肿瘤的姑息切除中,用穿刺技术植入放射性粒子,操作简单、无需顾虑肿瘤的残留大小,极大减少正常组织的误伤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应减少、减轻了患者的术后护理难度和工作量。
7.保留机体功能及形态的效应。
适应证:
    放射性性粒子可治疗多种肿瘤,包括未经治疗的原发肿瘤;需要保留功能性组织或手术将累及重要脏器的肿瘤;不愿进行手术的病例;肿瘤局部扩散或区域性扩散,不宜手术者;转移性肿瘤病灶(淋巴结等)或术后孤立性肿瘤转移灶而失去手术价值者;作为外放疗的局部补量手段;其他治疗手段效果不佳或失败的病例。其具体可以治疗的肿瘤类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浅表肿瘤:胸、腹壁、会阴部肿瘤,颜面部肿瘤,乳腺癌,四肢软组织肿瘤;2)淋巴转移:锁骨区、腋窝、颈部、腹股沟区转移性肿瘤;3)肝癌(包括转移性肝癌),肾癌,腹膜后肿瘤,无法手术的宫颈癌、直肠癌;4)外周型肺癌;5)其它腹腔、盆腔内能安全穿刺的实体肿瘤。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吉永烁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肿瘤综合治疗,内科
擅长肿瘤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组织间放疗等微无创治疗技术。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