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先天性肺气道畸形)科普
2020年09月04日 【健康号】 刘菁     阅读 9298

什么是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肺囊肿)?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肺芽分支发育畸形,远端逐渐扩张形成盲囊,囊内细胞分泌的粘液不能排出而积聚膨胀形成囊泡。随着疾病的发展,囊泡逐渐增多,最终形成“腺瘤样”畸形。
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肺囊肿)怎么被发现?(临床表现是什么?)
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提高,特别是产前B超技术的发展,目前许多孩子的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都可以通过产检得以诊断。还有一部分孩子虽然产前B超没有发现,但是孩子生后出现发热或者肺炎时,可以通过胸部X光片发现,并最终通过增强CT诊断。
怎么治疗?什么时候治疗?
目前该病的治疗还是以手术为主。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创(胸腔镜)治疗肺囊腺瘤样畸形变得可能。目前主张无症状患儿于生后6个月左右行手术治疗。因为6个月以后的儿童自行吸收的可能性小,麻醉及手术的风险较新生儿小,同时尽早手术可避免反复的感染,降低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6个月以后的患儿如果不尽早手术,则在囊腔内可出现反复的感染及液化,不仅增加的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亦可破坏周围正常的肺组织,得不偿失。除了手术风险的提高,尽早手术可以尽可能保留更多的正常肺组织,随着儿童的发育,正常肺组织能够很好的代偿被切除的病变肺组织。
不治疗有什么危害?
长期的疾病可引起反复的感染,发热,增加孩子及家长的负担。同时反复的感染,发热可加重疾病的进展,增加手术的风险,破坏正常的肺组织及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等。长期存在的肺囊腺瘤亦有癌变的风险。
手术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目前许多儿童的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可以通过微创的方式治疗,具有术后恢复快,疼痛小,伤口瘢痕小等特点。但作为医生,保证病人安全是最重要的原则,所以针对一些病变广泛,病情较重的患儿可能会无法完全在微创下完成手术治疗。
综上,如果孕期发现患有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现已更名为先天性肺气道畸形),应在生后6个月内行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并于生后6个月左右选择手术治疗。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刘菁
副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
外科,胸部及肿瘤外科
纤维瘤、脂肪瘤、卵巢或睾丸肿瘤、甲状舌骨囊肿(瘘)、鳃囊肿(瘘)、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