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远离反酸,还您健康
2017年02月11日 【健康号】 张明鑫     阅读 39078

你是否时常在饮酒、饱食后被反酸、烧心所困扰?是否在享用美味蛋糕、香浓咖啡后会出现胃部烧灼不适?身边的朋友也常因这样的困惑向我求助,门诊有此类症状的患者约占1/4-1/3。症状反复出现,服药可缓解,停药极易复发。有些病人严重到不能平卧、夜不能寐,甚至合并哮喘,严重影响健康、日常的工作和休息。

医学上将此类疾病定义为胃食管反流病。当反流导致食管粘膜破损就被称为反流性食管炎。近年来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逐年升高,与生活压力的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肥胖、吸烟、饮酒、夜食也都是诱发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病因。可表现为烧心、胸骨后不适、反酸、上腹烧灼感、胸痛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外症状,如咳嗽、哮喘等。

为什么会患反流性食管炎呢?简单来讲,就是食管和胃交界的“门”关不住了,导致胃酸反流入食管引起上述症状。这个所谓的“门”从解剖结构讲就是贲门,是连接食管和胃的区域。该区域由食管下括约肌(LES)、膈肌脚、食管与胃之间的锐角(His角)、膈食管韧带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LES的功能,静息状态下LES压为10-30mmHg,为一高压区,避免胃酸返入食管,是人体自身存在的抗反流屏障。当这些结构改变或者功能下降,就会出现胃酸反流入食管。近年来研究发现,一过性LES松弛(TLESR)是胃酸反流的主要发病机制。通常在进食时,LES松弛,食物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而在没有吞咽食物时自发性出现LES松弛,且松弛时间明显长于吞咽时LES松弛的时间,即为TLESR。解剖结构异常如食管裂孔疝、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药物(如平滑肌松弛剂)和食物(如高脂食物、巧克力、咖啡)都可能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胃排空延缓, 引起反流。其次,唾液分泌异常、食管蠕动减缓导致食管清除作用减退;长期吸烟、饮酒及刺激性食物导致食管粘膜屏障的减低都是出现反流的主要发病机制。

典型症状可以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烧灼不适、胸痛、背痛。有部分病人可以出现消化道外症状,或仅表现为消化道外症状,如咳嗽、哮喘、咽部不适,因为症状不典型,常首诊于呼吸、心内、耳鼻喉等科室,其实“罪魁祸首”是反流性食管炎。该疾病可以出现较多并发症,其中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是常见局部并发症;食管外并发症包括慢性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牙侵蚀症等。积极正确治疗,有效缓解症状,治愈食管炎,同时减少复发、预防并发症是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目标。

胃镜检查是确诊反流性食管炎的金标准,胃镜下观察是否有食管粘膜的损伤、损伤的程度和范围;是否有贲门松弛,有无胆汁反流等。根据镜下表现进行病情的评估和分级。有典型反流症状无食管粘膜损伤又称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NERD)。此外,食管滴酸试验、食管测压、24小时食管pH监测、上消化道钡餐都有助于明确诊断。胃酸、胃蛋白酶是反流物的主要成分,也是造成食管粘膜损伤的主要物质,但反流不仅仅指胃酸反流,还有碱反流(胆汁、胰酶)和气体反流,核素胃食管反流检测和腔内阻抗也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方法。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原则为减少胃酸分泌、保护粘膜、促进胃动力。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质子泵抑制剂抑酸作用强,疗效明显优于H2受体拮抗剂。而部分病人在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后夜间会出现超过1小时的胃酸pH值小于4,也称为夜间酸突破。所以对于夜间反酸明显的患者可以睡前口服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减少夜间酸突破的发生。药物治疗疗程至少为8周,症状缓解不明显建议患者双倍剂量服用PPI。口服抑酸药的同时联合粘膜保护剂、促动力药物,可以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维持治疗包括按需治疗和长期治疗。对于NERD、轻度食管炎可以选择按需治疗,可促使患者症状的持续改善和粘膜愈合,依从性好。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或停药易复发的患者建议长期治疗,疗程可以延长至三个月甚至半年。研究表明,长期治疗患者症状缓解率及粘膜愈合率显著高于按需治疗。由此可见,维持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且能够很好的预防并发症。

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生活治疗会使患者获益更多。调整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建议避免饱食及餐后即平卧,睡眠时可适当调整床头或枕头高度;避免穿着紧身衣、束腰;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对于肥胖的病人需要运动减肥、控制体重;男士戒烟戒酒。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可以选择内镜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内镜下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治疗、内镜下缝合治疗、局部注射/植入治疗。射频治疗的机制是通过热能破坏局部组织,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厚度及局部张力,减少TLESR的发生。但多数患者术后仍有反流,需继续口服PPI药物。缝合术是在内镜直视下,将贲门松弛的粘膜部分缝合,增加贲门的紧张度,减轻胃酸反流。对大剂量PPI难以控制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症状可以得到改善,但长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内镜下局部注射或植入生物相容性物质,如Gatekeeper、Enteryx、PMME等,提高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减轻胃酸反流。

对药物治疗无效、不愿终身服药者、有并发症者可慎重选择外科抗反流手术或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长期随访证实手术治疗安全、有效,不失为需长期口服药物患者的另一种选择。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极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建议您到正规医院诊治。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一定会使您在战胜疾病的过程中获益良多。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相信会有更多患者得到治愈。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路上,让我们结伴而行、风雨同舟,共同战胜疾病!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8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