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接吻与疾病传播
2020年06月14日 【健康号】 赖伟红     阅读 9255

有些传染病,包括少数性传播疾病(STD),可以通过接吻传播。本文讨论了哪些STD可以通过接吻传播,哪些STD不会通过接吻传播,也谈到了一些可以通过接吻传播的其它传染病。


作者: 赖伟红  医学博士,杜克大学博士后,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副研究员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接吻是没有任何风险的性行为。但有些传染病,包括少数性传播疾病(STD),可通过接吻或接触病人的口腔部位体液及溃疡创面,而传染他人。本文涵盖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什么STD可以经过接吻传播?什么STD不会通过接吻传播?还有其它哪些传染病可通过接吻传播?

可经接吻传播的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STD)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包括阴道性交和口交在内的性接触过程中,病原体通过接触生殖器部位的体液和溃疡面传染他人。

        少数STD,尤其是当病人有活动性感染和口腔溃疡等症状时,可以通过接吻传播。这些可提供接吻传染的STD包括以下几种:

1、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有两型:HSV-1和HSV-2。两型疱疹病毒均可引起人体终生性感染,大多无临床症状。有症状时,疱疹传染性很强,但无症状时也可能传染他人。疱疹病毒也可出现母婴传播。

        HSV-1多通过包括接吻在内的嘴对嘴的直接接触而传播。HSV-1感染非常普遍。多数口唇或颜面疱疹是HSV-1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或口唇部位的疼痛性水疱、小溃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火气”或“口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全球50岁以下的人中,大约有37亿人口有HSV-1感染,其中多数人的感染发生在儿童期。

        HSV-2主要通过性接触,即生殖器与生殖器直接接触而传染。HSV-2感染可引起生殖器部位的疼痛性水疱和小溃疡。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15–49岁的人口中,大约有4.91亿人感染了HSV-2。

        HSV-1感染引起的口疮或小溃疡往往不需治疗,或用阿昔洛韦霜局部外搽。但要注意局部清洁卫生,有疱疹症状时需避免接吻。HSV-2感染往往需要口服抗疱疹病毒药物治疗,以迅速控制症状或抑制症状发生,以减少疱疹病毒传播。

2、梅毒

        梅毒通过直接接触梅毒性皮损而传染。梅毒皮损可出现在生殖器、口腔和唇部。妊娠期梅毒也可传染给胎儿。

        梅毒的症状随着病程进展越来越严重。最初表现为硬下疳,即在皮肤粘膜部位出现的无痛性圆形硬结节或溃疡。硬下疳常常在3–6周内自愈。随后,可出现表面粗糙的暗红色皮损,可累及手掌和足跖部位。这些皮损无瘙痒,往往易被忽视。

       除了皮损,梅毒病人还可出现下列症状:

  • 发热

  • 头痛

  • 淋巴结肿大

  • 咽喉痛

  • 体重下降

  • 疲乏

  • 肌肉疼痛

        梅毒的症状常自行消退,但是所有的梅毒病人都应该接受抗生素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而造成不可逆的身体损害。如果不治疗,在梅毒感染10–30年后, 病程进展为三期(晚期)梅毒,可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有些病人,可长期无症状,而一旦出现症状,就已经是晚期梅毒了。

3、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类型很多,有些类型可引起尖锐湿疣,有些类型可引起宫颈癌、外阴癌和皮肤癌。通常情况下,尖锐湿疣通过性接触传播。但少数情况下,HPV可通过接吻,即直接口腔接触或接触感染者的唾液而传播。其实,HPV感染很常见,而且多数病人可在数年后,机体可自行将病毒清除。

        口腔和咽喉HPV感染可最终导致口咽、喉部和舌根部癌症。专家估计美国70%的口咽癌由HPV感染引起。

        口咽癌的常见症状包括:

  • 持续性咽喉疼痛

  • 声音嘶哑

  • 颈部淋巴结肿大

  • 吞咽时疼痛

  • 体重下降

  • 耳痛

不经接吻传播的性传播疾病

        多数性传播疾病不会通过正常的接吻传播,包括:

  • 衣原体病

  • 淋病

  • 艾滋病毒

  • 软下疳

  • 阴虱病

  • 阴道毛滴虫病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这些性传播疾病不通过接吻传播,但其中淋病、衣原体病和艾滋病毒可以通过口交传播。

可经接吻传播的其它传染病

        其它一些传染病,可出现口腔损害,或者唾液中带活病毒,可通过接吻传染他人。这类可经接吻传播的常见疾病或病原微生物,包括: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流感

  • 包括COVID-19在内的冠状病毒

  • 导致牙龈疾病的细菌

  • 流行性脑膜炎

  • 流行性腮腺炎

  • 脊髓灰质炎

  • 风疹

  • 埃博拉(Ebola)

  • 寨卡病毒(Zika)

  • 登革热

  • 黄热病

  • 狂犬病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