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反复发热需警惕膀胱输尿管反流引起的尿路感染
2018年10月22日 【健康号】 石通     阅读 3558

临床很多反复不明原因的发热在儿科门诊或病房输液治疗,往往只是排除儿科的常见呼吸道疾病,忽略了泌尿系疾病的鉴别。当反复发热时才想起完善尿常规检查,发现尿路感染很严重,总是控制不了,泌尿系B超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这个时候需警惕早期的膀胱输尿管反流(VUR),需通过膀膀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泌尿外科石通

如图示双侧输尿管反流

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是由于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活瓣功能先天性不全而致尿液反流回输尿管及肾脏,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常见于儿童。有报道称,VUR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约1%~2%,而在儿童的尿路感染中原发性VUR高达20%~40%,由于反流的存在,常常引起小儿反复上尿路感染,进而出现肾实质损害,并导致肾脏发育延迟、瘢痕肾形成,可进展为反流性肾病并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肾萎缩甚至肾功能衰竭。

原发性VUR一般随患儿年龄增长有逐渐好转趋势,可能与膀胱内输尿管段和膀胱三角区肌肉的发育成熟有关,输尿管反流的自然消失率与反流程度有关,反流程度越低自然消失率越高,反流程度越重,极少会自行消失。由于反流时上尿路压力增加,引起反复的尿路感染,可引起肾小管损害,此种损害在反流消失后改善。反流持续存在可引起反复上尿路感染,导致瘢痕肾形成,损害肾小球功能。

诊断往往通过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发现尿路感染,泌尿系B超在早期尚未出现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时候未能发现异常。诊断金标准是膀胱造影检查,国际反流性肾病协会将膀胱输尿管反流的严重程度分为五度:Ⅰ度,反流仅达输尿管;Ⅱ度,反流至肾盂肾盏,但无扩张;Ⅲ度,输尿管轻度扩张和(或)弯曲,肾盏轻度扩张;Ⅳ度,输尿管中度扩张和弯曲,肾盂肾盏中度扩张,但多数肾盏仍维持乳头形态;Ⅴ度,输尿管严重扩张和迂曲,肾盂肾盏严重扩张,多数肾盏乳头形态消失。

肾核素显像(DMSA),静态肾核素扫描,作为瘢痕肾的“金标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用于评估手术前后肾功能和随诊有无新瘢痕形成。但很多地区不一定有这个检查,建议首次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还是需要完善DMSA检查,评估是否有肾疤痕形成。

药物治疗都是标准的初始治疗方案,其目的是防止反复尿路感染和随之引发的瘢痕肾,所选药物根据尿培养的药敏试验确定,先以治疗量抗生素控制感染,感染控制后改用预防剂量,预防剂量为治疗量的1/3-1/2。常用预防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包括: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呋喃妥因等。治疗期间建议一般验尿一周一次,泌尿系超声3-6月一次,膀胱造影一年复查一次评估反流程度,肾核素显像(DMSA)一年一次评估肾疤痕形成的情况。当尿路感染控制良好情况下可把造影和核素扫描时间拉长。Ⅲ度以下反流通过保守治疗约10%可自行消失,Ⅳ度以上通过保守治疗的自愈率极低。

8月大男性患儿反复尿路感染,通过保守治疗1年后反流消失

手术治疗适应征为保守治疗仍反复发生尿路感染、超过3岁的严重持续性反流、显著的肾脏发育延迟、进行性肾瘢痕形成的患儿,新生儿期不建议手术,重度反流时可留置导尿管控制感染后足5月以上后择期手术。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石通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越秀...
小儿泌尿外科门诊,小...
包茎,包茎龟头炎 肾积水、重复肾、儿童遗尿症、隐睾症、精索静脉曲张、小儿疝气、鞘膜积液、尿...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