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共情”与职业病
2017年04月18日 【健康号】 黄简抒     阅读 17665

职业病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它与内科、外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了躯体疾病以外,来职业病科就诊的患者还可能伴有多种心理、情绪问题,需要得到关注。

职业病诊疗过程中的心理、情绪问题大致可分为三类:1)恐惧:在急性中毒早期,患者会出现恐惧不安,并随病情进展而加重;2)怀疑一切:某些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带着对医疗机构的不信任感,可能怀疑一切,不仅怀疑医务人员的诊疗能力和素养,甚至质疑其与企业“达成某种协议”;3)抑郁、消极:某些患者在遭受躯体损害之后,会伴有绝望感,认为康复和痊愈遥遥无期,特别是在病情波动时,或者认为自己这一辈子就这么“毁了”,未来没有希望。

在职业病诊疗过程中,可以尝试应用“共情”技术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共情(EMPATHY)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Rogers提出的,是“关怀一个人,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好像用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

我们如何能够做到“共情”呢?

我认为,首先要学会尊重每一个患者,无论他的工作、收入、学历等等,生而为人,即是平等的。

其次要学会倾听,全神贯注,并及时给予语言和非语言反馈,不打断患者,不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他。

再次要学会接纳他的感受,例如,有些中毒患者非常焦虑,如果你对他说:“没关系,不要急,你会好的”,其中有一部分患者并不会因为你这句话而打消疑虑,“不要急”只是在否认他的感受,可以试着说:“我知道你很担心”,试着接纳他的情绪。

最后要学会“换位思考”,从患者角度寻找其行为的合理性。例如,同一个患者,如果你接纳他的情绪,他愿意进一步诉说,你会慢慢理解,他担心的不仅是躯体的康复,还担心日后是否会复发,企业是否会为今后买单,自己是否还能从事同样的职业,获得同样的薪酬,并继续养家糊口。这样,你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他所受到的压力。

但是“共情”不等于滥用同情,“共情”需要理性,最终还要从患者的消极情绪中引出希望,例如上述患者,可以从他的焦虑过度到“正是因为你要养家糊口,支撑家庭,所以你更要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引出他内心的力量。

正如长眠在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所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面对疾病,我们可能束手无策,但至少我们可以在心理上提供安慰、提供陪伴!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