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百科医典-雄激素性秃发-魏爱华
2019年12月24日 【健康号】 魏爱华     阅读 11257

一、概述

  • 以额顶部头发进行性减少为主要表现

  • 男女均可发生,男性多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魏爱华

  • 可采用口服、外用药物治疗或毛发移植

  • 早期治疗,疗效较好

1.1 疾病定义

雄激素性秃发(androgenetic alopecia, AGA),既往称为脂溢性脱发或早秃,是一种发生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后常见的脱发疾病。该疾病以毛囊微小化和毛发逐渐减少为特征,脱发区无瘢痕,是男性秃发最常见的类型,但也可发生于女性。

目前研究认为,遗传和雄激素是雄激素性秃发的主要发病因素。本病虽然不影响身体健康,但是有碍容颜,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1.2 流行病学

雄激素性秃发是一种最常见的脱发类型,其患病率在不同种族有明显不同,白种人的发生率较高,黑人和黄种人较低。男女均可患病,本病在我国男性中的患病率约为 21.3%,女性患病率约为 6%。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

1.3 疾病类型

根据发病人群常可分为男性型脱发和女性型脱发两种类型,更具专业性并有指导治疗意义的为BASP分型。

1.3.1 BASP分型

根据发际线形态、额部和顶部头发密度分型可为 4 种基本型和 2 种特殊型,即BASP分型(Basic And Specific Classification)。

1)基本型

根据发际线的形状可分为L型、M型、C型和U型。

2)特殊型

分为F型和V型,分别代表特定区域头发的密度,F代表额部,V代表头顶。

F型:头发密度弥漫性降低,前额区尤为显著,常见于女性型脱发。

  • F1:轻度,额部头发密度可见降低;

  • F2:中度,额部头发密度显著降低;

  • F3:重度,额部头发非常稀少或缺失。

V型:头顶部头发明显稀疏,且超过前额区,与F型主要区别点在于脱发位置。

  • V1:轻度,顶部头发密度可见降低;

  • V2:中度,顶部头发密度显著降低;

  • V3:重度,顶部头发非常稀少或缺失。

二、病因

男性雄激素性秃发主要与遗传和雄激素有关;而对于女性雄激素性秃发,雄激素的致病作用尚未完全阐明。

除此之外,毛囊周围炎症、生活压力增大、紧张和焦虑、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均可能导致脱发并使其症状加重。

2.1 基本病因

2.1.1 遗传因素

本病有遗传倾向性。调查显示,雄激素性秃发患者中有家族遗传史的占 53.3%~63.9%,父系遗传明显高于母系遗传。研究发现多个易感基因与本病有关,但尚未发现明确的致病基因。

2.1.2 雄激素

雄激素在本病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 男性体内的雄激素主要来源于睾丸所分泌的睾酮,可被II5α-还原酶转化为二氢睾酮(DHT);女性体内的雄激素主要来源于肾上腺皮质的合成和卵巢的少量分泌,主要为雄烯二醇,可被代谢为睾酮和DHT

  • DHT是导致雄激素性秃发的重要分子。DHT可使毛囊微小化,生长期毛发逐渐变细,毛发生长周期缩短,使原本粗黑的毛发逐渐变细变浅,最终由于毛囊萎缩消失,毛发脱落。

  • 雄激素在女性型脱发中的致病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性激素结合蛋白浓度下降和游离循环睾酮的增高有关。

2.1.3 其他

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存在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其中转化生长因子可引起毛囊周围纤维化,诱导细胞凋亡,使毛囊萎缩变小,导致头发生长期缩短。

2.2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雄激素性秃发的发病风险或加重脱发症状:

  • 家族史:父母有雄激素性秃发的病史,其子女发生脱发的可能性较大;

  • 精神状态:如压力过大、紧张或焦虑,可能导致脱发,并使其症状加重;

  • 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低蛋白饮食或严格限制热量的饮食也可能会加重雄激素性脱发;

  •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等,是诱发或加重本病的重要因素;

  • 毛囊周围炎症:可使原本的脱发更加严重。

三、症状

通常在青春期后发病,表现为额顶部头发逐渐减少、头发变细或头发稀疏。脱发进程一般很慢,程度因人而异。患者多无自觉症状,通常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的症状。

3.1 典型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头发变细、稀疏,逐渐脱落,但是男性和女性的脱发模式不同。

3.1.1 男性型

早期表现前额两侧头发开始变细、稀疏,慢慢延伸到头顶,额部发际向后退缩,头顶头发逐渐开始脱落;发际线不断后移,前额变高形成高额,头发呈M字形,进而与顶部秃发融合成片,仅在头后部、两侧太阳穴周围有残留的头发,形成特征性马蹄形图案。脱发处皮肤光滑,可见纤细毳毛。

3.1.2 女性型

症状较轻,多为头顶部毛发逐渐稀疏,前额发际线不明显,可能出现头发脱落在前额较重,形成圣诞树型。但前额发际线后移和完全秃顶的女性少见。

3.2 伴随症状

患者通常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头发油腻、头皮屑多、瘙痒等症状。

四、 就医

雄激素性秃发不是致命性疾病,对身体健康没有威胁,但是影响外貌,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如果有雄激素性秃发家族史者,出现发际线后移,头发变得稀疏、脱落,需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医生一般通过了解秃发的形态、皮肤镜检查以及家族史等可作出诊断。

4.1就医指征

  • 头发逐渐脱落,且发质改变。头发逐渐变黄、变软、变细;

  • 头发脱落,伴有头发油腻,头皮有较多油脂、瘙痒严重。

  • 发际线后移,这往往是男性脱发的早期信号。

  • 头顶部毛发开始稀疏,显露出部分头皮。

4.2诊断流程

头发变软、变细,容易脱落,或出现秃发区,需要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医生可能通过询问以下问题来了解病史:

  • 开始脱发的时间;

  • 每天大约脱发的数量;

  • 脱发的频率,连续还是偶尔;

  • 头发是逐渐脱落,还是突然大量脱落;

  • 发量较之前大概减少了多少;

  • 是否治疗过,都用过哪些药物,效果如何,过去有没有类似的症状出现;

  • 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直系亲属有无类似脱发症状;

  • 除脱发外,是否有其他不适;

  • 既往有何慢性疾病史;

  • 近期是否有失眠、焦虑、精神压力大等情况;

  • 饮食偏好及平时生活习惯等。

接下来,医生除肉眼观察头发的分布、脱发的特点和头皮的状况外,还常常借助皮肤镜检查,进一步了解毛发和头皮的健康情况或细微变化。除此之外,有时还会做拉发实验,计数脱落的头发的数量,或用显微镜观察脱落毛发的结构和发根的形态等。

对于典型雄激素性秃发,根据病史、脱发特征,结合上述检查结果,医生即可做出诊断。

4.3就诊科室

皮肤科

4.4相关检查

4.4.1拉发试验

患者5天不洗头,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拉起一束头发,约有五六十根,然后轻轻用力顺毛干向发梢方向滑动,计算拔下的毛发数量,多于 6 根为阳性,表示有有活动性脱发;少于 6 根为阴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通常为阴性。

4.4.2毛发显微像

使用显微镜检查拔下的毛发结构和毛根形态,判断毛发所处的周期。此法主要用于鉴别和排除处于毛囊周期不同时期的脱发疾病。

4.4.3皮肤镜检查

男性雄激素性秃发皮肤镜下特征:毛发粗细不均、毛干直径的差异>20%,细软毛发增多。

女性患者与男性相似,但毛干直径差异不如男性患者大,以毛囊单位中毛发数目减少,即毛发密度减小为主。

4.4.4其他辅助检查

一般来说,雄激素性秃发的诊断不需要借助于实验室检查。对于年轻女性,伴月经紊乱、多毛症、肥胖者,可进行性激素和卵巢超声检查,以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弥漫性脱发的患者,可进行铁蛋白、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抗体指标等检查,以排除由于贫血和甲状腺功能异常所引起的脱发。

4.5 鉴别诊断

4.5.1弥漫性斑秃

弥漫性斑秃容易与雄激素性秃发混淆,应注意鉴别。弥漫性斑秃发病快,拉发试验阳性,皮肤镜下可见断发、黑点征、黄点征和感叹号样发。而雄激素性秃发发病缓慢,拉发试验阴性。皮肤镜下表现为毛发粗细不均,细软毛发增多。

4.5.2女性前额纤维化性秃发

常发生于绝经期后的女性,前额出现发际线后退,类似于男性型脱发,可伴有头皮以外的扁平苔藓皮疹,眉毛、腋毛、阴毛等部位毛发也可脱落。而女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年龄通常始于青春期,且发际线基本不后退。

4.5.3其他

1)营养不良导致的脱发

减肥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缺铁性贫血也可出现弥漫性脱发。

2)内分泌疾病导致的脱发

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甲状旁腺或垂体功能低下等,患者会有相应原发病的表现。女性更年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也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弥漫性脱发。年轻女性如果脱发伴有痤疮、多毛症、停经或男性化,应考虑有无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

3)药物性脱发

许多药物可以引起脱发,如维A酸类、特比萘芬等。

五、治疗

雄激素性秃发如果不治疗,会呈进行性加重,因此应早诊断,早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用药物、外用药物和毛发移植等,为了达到最佳疗法,一般推荐联合治疗。

5.1 药物治疗

5.1.1 口服用药

1非那雄胺

适用于男性患者,可以改善轻、中度雄激素性秃发。

治疗时每天服用1mg,一般服药3个月后毛发脱落减少,69 个月头发开始生长,12年效果最佳。建议连续服用12 个月或以上;如需维持疗效,需较长时间的维持治疗;如治疗 1 年后仍无明显疗效,则建议停药。

该药一般耐受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较轻。个别患者可出现性欲减退、阳萎及射精减少,多数在服药过程中上述症状逐渐消失;如中止治疗,上述不良反应可在数天或数周后消退。偶见射精异常、乳房触痛和(或)肿大、过敏反应和睾丸疼痛。

2螺内酯

适用于女性患者,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症状,建议疗程至少1年,具体用量需遵医嘱。主要不良反应为月经紊乱、性欲降低、乳房胀痛。治疗中需注意监测血钾浓度。

3炔雌醇环丙孕酮

用于女性患者,特别是并发痤疮和多毛者。月经来潮第15天服用,每日1片,连续服用 21天,停药7天,再开始下一疗程。一般服用36个月症状可得到改善。

5.1.2 外用药物

1米诺地尔

能够促进毛发生长。以轻、中度脱发者疗效更好。临床上有2%5%两种浓度可供选择,男性推荐 5%浓度,女性推荐用2%浓度,5%米诺地尔疗效优于2%,但不良反应也相对增加。平均见效时间为6~9个月。

常见不良反应是多毛、局部刺激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等,停药后即可消退。如果出现局部反复瘙痒和皮肤发红的过敏症状时,可尝试更换使用不含丙二醇的米诺地尔泡沫制。

2)其他洗剂

二硫化硒洗剂、复方硫磺洗剂、酮康唑洗剂等可以抑制油脂分泌,祛除头皮屑。适用于头皮油脂多、头皮屑多,头皮瘙痒者。

5.2 手术治疗

5.2.1毛发移植术

1)适应证

  • 经过治疗,脱发已经得到控制或稳定,或脱发有一定的改善,但希望通过手术进一步改善者;

  • 枕后毛发浓密,有可供移植的充足的健康毛囊。

2)禁忌证

患有严重的内脏疾病、供发区毛发质量太差、供发区或植发区有炎症,或者血供不佳等。

3)手术方法

将先天性对雄激素不敏感部位的毛囊(一般为枕后头皮),通过显微镜进行提取、分离,然后移植到脱发部位。毛发移植包括毛囊切取移植技术(FUT)和毛囊抽取移植技术(FUE)。

4)治疗效果

移植的毛发通常在术后2~4 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2个月左右会出现明显的脱落,术后4~6个月可以重新长出,术后6~9个月才可看到移植后的明显效果。移植术后需继续口服或外用药物,以维持秃发区非移植毛发的生长状态。

5.3中医治疗

中医中药辨证论治、中药外治、梅花针叩刺等方法,可以辅助治疗雄激素性秃发。

5.4其他治疗

5.4.1低能量激光治疗

低能量激光可穿透皮肤表皮,发挥光生物学调节作用,改善毛囊周围微环境,可以作为雄激素性秃发治疗的辅助手段。其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但是个别患者在照射期间可出现头晕、头皮瘙痒,以及机器重量导致的头皮压迫感。

5.4.2其他

药物或手术治疗无效的重度患者,可用发片、假发或文发、增发纤维等进行遮盖。

5.5前沿治疗

5.5.1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射

指自体全血经分离后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其浓度相当于全血血小板浓度的4~6倍。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到脱发区域的真皮层,激活后可释放大量的生长因子,具有改善毛囊微环境、促进毛囊生长的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5.5.2点阵激光

在秃发区形成适当微损伤,伤口愈合中多种生长因子分泌增加,可促进毛发生长;点阵激光在头皮表面打孔,还可促进外用药物透皮吸收。

5.5.3微针

一种使用细针穿透表皮的微创技术。微针产生微损伤,可以促进新血管、胶原和弹性纤维形成,生长因子的释放以及相关蛋白表达,从而促进毛发生长。另外,微针形成的微孔,也可促进外用药物的透皮吸收。

5.5.4干细胞疗法

包括毛囊干细胞、自体骨随缘性干细胞、脂肪源性干细胞等,可能通过分泌多种生长因子,调节人毛囊真皮乳头细胞周期,从而促进毛发生长。是未来毛发基础研究的方向之一。

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目前缺乏统一标准,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评价。

六、 预后

雄激素性秃发如能早期诊断并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改善,表现为脱发量减少、毛发直径增加或毛发颜色加深以及毛发数量增加等。

七、日常

雄激素性秃发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头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延缓头发脱落的程度。此外,科学、合理、均衡的膳食和良好的饮食方式对雄激素性秃发也有积极的意义。

7.1家庭护理

  • 形象的改变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自尊,引起一定的心理创伤和情感障碍。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关心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及要求,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减少不良情绪,使其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 平时梳头动作要轻柔、用力要均匀,不要硬拉扯。使用的梳子不要过尖、过硬或太密,可以使用宽齿梳子,以免头发过度牵拉而断裂或脱落。

  • 头发不宜扎得太紧,以避免牵拉性脱发。

7.2日常生活管理

  • 洗发的水温不要太高,洗发时动作要轻柔,不要用力拉扯头发。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头部清洁;但是不要过勤洗头,洗发时也不宜使用碱性较强的肥皂或洗发液。

  • 烫发、染发不宜过频,因为烫发、染发次数过频,会损伤头发的结构,使头发弹性降低,梳头时容易折断。

  • 饮食要多样化且富有营养,纠正挑食的习惯,限制脂肪性食物的摄入,以免血脂增高和皮脂分泌旺盛而加重病情。

7.3预防

雄激素性秃发和遗传有关,难以预防。但可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头发脱落的程度。

  • 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扎过紧的发型,如圆髻或马尾辫。避免过度地扭曲、揉搓或拉扯头发。

  • 学会自我放松,保持愉快的心情,减少烦恼,作息规律,适当锻炼,避免劳累。

  • 外出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头发免受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会伤害头皮,导致头发变脆、易脱落。

八、参考资料

[1] 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9[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74-175.

[2]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4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3):182-186.

[3] 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毛发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 中国人雄激素性脱发诊疗指南[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9, 30(1): 前插1-5.

[4] 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M]. 2. 南京: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1314-1324.

[5] Jean L Bolognia, Joseph L Jorizzo, Ronald P Rapini, 等编著. 朱学俊, 王宝玺, 孙建方等译. 皮肤病学[M],第2版(教材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5, 1108-1110.

[6] Suchonwanit P, Chalermroj N, Khunkhet S. Low-level laser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androgenetic alopecia in Thai men and women: a 24-week,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ham device-controlled trial. Lasers Med Sci. 2019, 34(6):1107-1114.

[7] Shin H, Ryu HH, Kwon O, et al. Clinical use of conditioned media of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 in female pattern hair loss: 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Int J Dermatol. 2015, 54(6): 730-735.

[8] Starace M, Alessandrini A, Brandi N1, et al.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use of scalp microneedling in different types of alopecia. J Cosmet Dermatol. 2019 Jun 29. doi: 10.1111/jocd.13061.

[9] Bertin ACJ, Vilarinho A, Junqueira ALA. Fractional non-ablative laser-assisted drug delivery leads to improvement in male and female pattern hair loss. J Cosmet Laser Ther. 2018, 20(7-8): 391-394.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魏爱华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皮肤科,皮肤科门诊
(1)白化病等遗传性皮肤病基因诊断、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 (2)雄激素性秃发(脂溢性脱发)...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