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
2018年10月05日 【健康号】 杨新平     阅读 6097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常伴肠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疾病,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我国胃癌高发,由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阻止其向胃癌发展,降低胃癌发生率。

一、诊断

    对于怀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应通过胃镜及病理确定诊断,进一步判定萎缩程度和范围,及有无幽门螺杆菌Hp感染。

1.内镜+病理诊断

    内镜下胃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黏膜层变薄、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下血管显露,黏膜粗糙不平,可有黏膜颗粒、结节状等表现。病理见固有腺体萎缩可诊断。但临床工作中,经常有内镜考虑萎缩,而病理未报萎缩,导致这种原因有①内镜判定和病理判定萎缩只有70-80%的相符率,这是客观原因;②内镜医生或病理医生经验不足,这是主观原因。

2.病因诊断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密切相关,其可加速萎缩,导致癌变。如有萎缩,必须查幽门螺杆菌,阳性需根除。常用方法为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实验等。

3.血清学检查

    胃泌素是由胃窦G细胞分泌的胃肠激素,可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早期诊断。胃蛋白酶原(PGI、PGII)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PGI水平及PGI/PGII比值的下降可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指标,临床常抽血化验胃功能四项。

二、治疗

1.根除Hp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者首先要进行Hp根除治疗,目前国内推荐的根除方法为铋剂四联疗法(铋剂+PPI+2种抗菌药物)。服药2周,停药1月后复查。

2.对症治疗

    促动力药可通过调节胃肠动力,改善上腹饱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胃黏膜保护剂可加强胃黏膜屏障、降低损伤因子对胃黏膜的损害,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再生,达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有效改善患者腹痛等症状。

3.内镜下微创治疗

    对于已经在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并发早期癌变的患者,可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和切除术。

4.生活注意事项

    吸烟、饮酒、茶叶避免,避免过冷、过热及刺激性饮食等。

三、随访

    萎缩性胃炎的定期复查胃镜随访非常重要,视患者胃功能四项情况制定随访时间,约1-3年随访一次。

    综上,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常见,是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是重要病因。及早的诊断识别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进行有效治疗、及定期复查随访,对阻止其向胃癌发展,降低胃癌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杨新平
主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呼吸科,呼吸内科
呼吸科常见疾病。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