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2)
2017年04月16日 【健康号】 曾海     阅读 13283

三、外斜视

(一)先天性外斜视

1岁内发病;斜视度数大且恒定。

(二)共同性外斜视

1.间歇性外斜视:

幼年发病,外隐斜和外显斜交替出现,精神不集中或遮盖1只眼时可诱发显性外斜视。

(1)基本型:

视远与视近的斜视度数相近。

(2)分开过强型:

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 15△)。遮盖1只眼30~ 60 min后,看远斜视度数仍大于看近。

(3)集合不足型:

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 15△)。

(4)类似分开过强型:

与基本型相似,但遮盖1只眼30~ 60 min后,看近斜视度数增大,与看远相近或更大。

2.恒定性外斜视

(三)继发性外斜视

1.内斜视矫正手术后以及内斜视自发转变为外斜视

2.知觉性外斜视

(四)非共同性外斜视

1.麻痹性外斜视:

动眼神经麻痹

2.限制性外斜视:

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等。

 

四、A-V型斜视

A-V型斜视是指水平斜视存在垂直方向非共同性,向上和向下注视时水平斜视度数有明显变化,主要病因为斜肌功能异常。依据双眼上转25°、下转25°和原在位的斜视度数分为以下类型。

1.V型外斜视:

向上注视斜视度数大于向下注视(≥15△)。

2.V型内斜视:

向下注视斜视度数大于向上注视(≥15△)。

3.A型外斜视:

向下注视斜视度数大于向上注视(≥10△)。

4.A型内斜视:

向上注视斜视度数大于向下注视(≥10△)。

 

五、垂直旋转性斜视

垂直斜视多为非共同性斜视。

(一)上斜肌麻痹

1.先天性上斜肌麻痹

2.后天性上斜肌麻痹

(二)外旋转性斜视:主要见于后天性双侧滑车神经麻痹

(三)下斜肌功能亢进

(四)上斜肌功能亢进

(五)下斜肌麻痹:临床少见,多单眼发病。

(六)单眼上转不足(双眼上转肌麻痹)

(七)限制性垂直性斜视: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爆裂性骨折等。

 

六、特殊类型斜视

(一)分离性斜视[DVD、分离性水平斜视(dissociated horizontal deviation, DHD)、分离性旋转斜视(dissociated torsional deviation,DTD)]

(二)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

(三)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

(四)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

(五)Moebius综合征

(六)Brown综合征

(七)甲状腺相关眼病

(八)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

(九)重症肌无力

(十)眼眶爆裂性骨折

 

七、中枢性麻痹性斜视

中枢性麻痹性斜视分为核性、核间性和核上性。

 

八、眼球震颤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