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45岁女性高发,发病率达12%!警惕这种病,离癌仅半步!
2023年02月24日 【健康号】 健康资讯     阅读 3891

围绝经期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接近绝经出现一直持续到最后1次月经后1年,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一般在45岁左右开始。

子宫内膜增生的总体发病率约为0.1%,是不是感觉发病率不太高,不必过于担心呢?

然而,研究表明,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病率竟高达12%!(警惕: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癌变风险!)

围绝经期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接近绝经出现一直持续到最后1次月经后1年,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一般在45岁左右开始。


很多朋友却对此毫无所知?今天微医君就来讲一讲子宫内膜增生。

什么是子宫内膜增生?


覆盖于子宫腔的黏膜被称为子宫内膜,成年女性的子宫内膜会在激素的作用下,一直处于增生、脱落的周期性动态变化中。
如果子宫持续受到雌激素刺激却没有孕激素去拮抗,子宫内膜就会出现增生性病变。



子宫内膜增生作为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大多数属于良性病变,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女性中较为高发,但近几年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升高
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不规律、不规则阴道出血等,如果病症较重或急性病症反复发作,可导致不孕、贫血等问题。

子宫内膜增生的3个高危因素


子宫内膜增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肥胖、糖尿病、异常子宫出血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身体质量指数(BMI)与子宫内膜增生的风险存在明显关联,BMI≥30 kg/m²女性发生宫内膜增生的风险是正常BMI女性的4.6倍,BMI≥40 kg/m²女性则是正常BMI女性的23倍。



胰岛素抵抗引起的高血糖会促进代谢和组织增殖,导致子宫内膜增生甚至癌变。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普遍存在糖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出现子宫内膜增生是普通人群的3.8倍
子宫内膜增生与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黄体功能不全、多囊卵巢综合征、绝经后激素治疗不当等也会诱发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增生离“癌”究竟有多远?


子宫内膜增生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从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到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再到子宫内膜癌,是一个连续的病理变化过程。
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通常不会癌变,合理使用孕激素便能治愈;复合性增生的细胞没有异型性,发展成不典型性增生的概率较小
不典型性增生的病变细胞具有异型性,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高,被列为癌前病变,癌变率在23%-29%,若病情较重,癌变率可以达到30%~50%。



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癌可以同时存在,发生率高达17%-43%。
子宫内膜癌好发于围绝经期妇女,以55-59岁最为多见,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有关。
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包括肥胖、未生育、子宫异常出血、糖尿病、高血压、绝经激素治疗等,均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子宫内膜处于长期的雌激素刺激下。
过去的二三十年,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并年轻化的趋势,世界范围内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已超过宫颈癌,每年有近20万的新发病例,其中绝经前女性高达20%-25%,70%的患者尚未生育

子宫内膜增生应该如何治疗?


子宫内膜增生的大部分患者属于单纯性增生,癌变几率非常小,一般只需通过孕激素进行治疗
复合型子宫内膜增生有较小可能发展为不典型性增生,但总体癌变风险较小,在临床上也被视为良性病变,通过保守治疗也能实现逆转或治愈。



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的癌变风险较高,一旦确诊,通常会进行子宫切除,若是患者手术不耐受或有生育需求,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有两种,分别为子宫切除术和单纯子宫内膜去除术,主要针对存在高危因素、多次复发、药物治疗无效、局部癌变、年龄较大且无生育需求的患者。
由于临床治疗上有较多的患者都有生育需求,一般药物治疗会被优先考虑,口服孕激素在子宫内膜增生上已运用近50年。
孕激素能够抑制雌激素受体表达并促进其降解,雌激素受体含量下降,使雌激素的作用途径受阻,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保护子宫内膜。
初次使用孕激素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复发后再次使用孕激素仍然有不错的安全性,但孕激素治疗仍有其局限性,长期服用会导致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乳腺病变等不良反应,不利于疾病的长期管理。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可抑制雌激素分泌,以此为基础对孕激素治疗失败的患者进行联合治疗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完全缓解率可达92%,可以作为孕激素治疗的替代方案。
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是含总量52 mg左炔诺孕酮的T型宫内节育器,药物直接作用于宫腔局部,药效可维持5年,能够下调子宫内膜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降低子宫内膜对雌激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内膜增生。
运用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进行短期治疗的完全缓解率为100%,明显高于口服孕激素的59%,全身副作用也少,但它的侵入性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接受。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预后尤为关键,积极干预肥胖、糖尿病等高危因素也非常重要。
同时,子宫内膜增生的复发风险会随时间推移而增加,患者生育能力也会逐渐降低,因而保守治疗至完全缓解后,建议患者尽快完成妊娠。

参考文献[1]周莹,冯凤芝,金滢,等. 子宫内膜增生并发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及预后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11):826-829.[2]何雪晴,刘绍艺,颜琪,等. 年轻女性子宫内膜增生或癌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J]. 天津医药,2020,48(8):740-743. DOI:10.11958/20200125.[3]要秀娥,赵敏. 子宫内膜增生并发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3):138-139,144.[4]周雪勤,梁海莹,韦素连. 子宫内膜增生症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J]. 蛇志,2021,33(2):218-220,223. DOI:10.3969/j.issn.1001-5639.2021.02.033.[5]陈佳文,胡丽娜. 子宫内膜增生诊断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2022,31(5):128,后插1-后插4. DOI:10.3969/j.issn.1006-4931.2022.05.032.[6]郑胡忠,林一禾,金纬纬. 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2,33(8):70-75. DOI:10.3969/j.issn.1673-5293.2022.08.014.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7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