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基本信息

  • 科室: 皮肤科 
  • 别名: 毛细血管增生性肉芽肿 granuloma telangiectaticum 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
  • 症状: 逐渐发生的平滑的红丘疹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 相关疾病: 暂无

概述

生脓性肉芽肿(pyogenic granuloma)又称毛细血管增生性肉芽肿(granuloma telangiectaticum),系皮肤受损伤后化脓菌侵入皮肤伤口,引起炎性肉芽肿反应,肉芽组织过度增生,最终形成血管瘤样或乳头样损害,也有资料认为本病与感染无关。

病因

化脓菌在皮肤受损伤后侵入皮肤,引起炎性肉芽肿反应。

发病机制

系皮肤受损伤后化脓菌侵入皮肤伤口,引起炎性肉芽肿反应,肉芽组织过度增生,最终形成血管瘤样或乳头样损害。也有资料认为本病与感染无关。

临床表现

基本损害为圆形或略扁平的绿豆至樱桃大小乳头状肉芽肿,表面光滑呈淡红或暗红色,柔软而有弹性,触之易出血,无自觉症状,偶有溃破、糜烂,渗出少量发臭的脓液,干涸后结成污褐色的脓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损害往往单个,也可数个同时存在。好发于身体容易受外伤的部位如手指、手臂和头面部小伤口上,亦常见于婴儿脐部,偶尔可见于口腔黏膜。经过缓慢,肉芽生长到一定程度,即不再发展,一般难以自行消失。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皮损表面皮肤变薄,破溃。真皮中内皮细胞聚集,陈旧损害的炎细胞反应明显。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易于诊断。

治疗

硝酸银棒涂擦后加压绷带,或手术切除。局部可外用抗生素软膏。中医治疗可外用黑布化毒膏,内服消疮饮。

预后

经过缓慢,肉芽生长到一定程度,即不再发展,一般难以自行消失。

预防

1.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学校等)中广泛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5.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