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5条结果

  •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DK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一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28例(T2DM组),入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C组),T2DM组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A/Cr)水平分为SDM亚组(单纯T2DM)80例、mic-DKD亚组(微量白蛋白尿)70例和mac-DKD亚组(大量白蛋白尿)78例。采用ELISA测定各组对象的血清8-OHdG水平,分析其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吴孟水 住院医师 2017-03-06 15:59:19
  • 局部压迫症状、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者; 3.合并甲亢的结节。总之,最后的治疗方案是在权衡利弊,并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后制定出的。作者介绍:赵永才 沧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一科副主任 临床医学博士 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博士后 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沧州市拔尖人才 河北省三三三人才。擅长糖尿病及血管并发症、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高血脂、肥胖症、骨质疏松、痛风等常见病以及垂体、肾上腺、甲状旁腺、性腺疾病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等复杂疑难内分泌疾病的诊治。
    王培松 副主任医师 2018-07-11 16:58:08
  • 现如今坐办公室的人群越来越多,晒太阳不止局限于老年人和儿童,骨质疏松发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中年人也要加入到晒太阳的大军中来。
    孟晓 主治医师 2020-03-24 08:33:30
  • 运动前注意事项与准备工作 1. 适应证:轻中度 2 型糖尿病患者、稳定期的 1 型糖尿病患者、肥胖型 2 型糖尿病患者(最佳适应证)。 2. 禁忌证:合并各种急性感染、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严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严重的眼底病变、新近发生的血栓、血糖未得到较好控制 (>16.8 mmol/L)、有明显酮血症或酮症酸中毒者。 运动治疗的实施要注意安全性、科学有效性、个体化。 有氧运动: 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消耗葡萄糖,动员脂肪,增强心肺功能。包括游泳,慢跑,行走,爬楼梯,骑自行车,打球,跳舞,打太极等。 无氧运动: 特点为运动时摄取的氧含量非常低,由于速度过快或爆发力过猛,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经氧气分解利用,不得不依靠无氧供能,在体内形成过多乳酸,导致肌肉疲劳不能持久,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常见运动包括举重,赛跑,跳高,跳远,这种运动对糖尿病的代谢并无明显益处。 项目: 步行,游泳,慢跑,爬楼梯,自行车,打球,打太极,跳舞及中强度家务劳动,如拖地,擦窗等。 步骤: 先做5-10分钟的准备活动,如揉揉肌肉,活动活动关节,增加肌肉关节活动协调性,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避免肌肉和韧带损伤,然后开始锻炼,运动时间为 10-30 min,时间太短不起作用,通常持续 30 min 左右;运动结束时再做 10 min 的恢复整理活动,如弯弯腰、踢踢腿等,使心率恢复至每分钟比静息时高 10-15 次的水平后再坐下休息。 强度: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的糖尿病运动手册中指出,运动强度要达到 60% 最大摄氧量即中等强度。临床上多以心率作为衡量运动强度的指标,60% 最大摄氧量时心率应为 170-年龄。 频率:每周坚持一种锻炼至少 3 次以上每次运动的时间不少于 20-30 min, 一般不超过 1 h,以避免对关节和肌肉的损伤。 国外推荐妊娠糖尿病的 5 种常见运动方式为:功率自行车、平板运动机、滑船器、卧位功率自行车、上肢功率器,尤其力荐划船器和上肢功率器。 运动强度:一般取最大耗氧量的 50% 作为运动量,每次运动时间 30~50 min,一般以每周 3~4 次为宜,患者采用安全、有效的运动疗法可以少用或不用胰岛素。 对血管的作用为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轻中度高血压,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 7. 运动过程中的药物 转载自 内分泌时间
    孟晓 主治医师 2020-03-21 10:03:51
  • BMJ:纯果汁你个大骗子!10万人研究发现,每天每多喝100毫升含糖饮料,与患癌风险升高18%相关,纯果汁也与风险升高12%相关。 俗话说,懒是第一生产力,人们懒得走路于是有了汽车,懒得出门购物于是有了网购快递大发展,懒得做饭于是外卖小哥满街跑。那要是懒得吃水果,为了水果的健康,也就只好把水果榨成汁喝了。 确实,多吃水果有益健康,而各种果汁也搭上水果健康的车,尤其是完全从水果里榨出来的100%纯果汁。甚在至日本,规定了只有100%纯果汁才能叫果汁,才能在包装上印切开的水果。但是纯果汁真就那么健康吗? 近日,巴黎十三大学的Eloi Chazelas和Mathilde Touvier等进行的一项10万人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每天每多喝100mL含糖饮料与癌症风险增加18%相关,即使是看似健康的纯果汁(欧洲已禁止在纯果汁中添加糖),每天多喝100mL也与癌症风险增加12%相关。而添加人工甜味剂的饮料与癌症无关。这一研究发表在BMJ上[1]。 “甜”这个味道恐怕是五味里最受欢迎的了,尤其是喝的上,好的泉水要有点甜,好酒要回甘,就连两千年前显赫一时的袁公路,兵败将死的时候想的都是喝一口蜜水。 在对甜味的追求下,人们对含糖饮料的消费几十年来大幅增加[2],特别是打着“健康”名号的纯果汁,近年来尤受欢迎,各大商场里几乎都会有现榨现卖的果汁铺子,旅游景点也不乏鲜榨橙汁的自动贩售机。 但对健康,含糖饮料可不是什么好事。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等,都跟饮用含糖饮料有关[3-5]。据估计,全球每年有18.4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含糖饮料[6]。 除了种种代谢性疾病,当今人类最大杀手之一的恶性肿瘤也可能跟含糖饮料有关。饮用含糖饮料带来的肥胖和糖尿病,都是癌症的危险因素[7,8],更别说已经有试验证明它会加速肠癌进展了。此外,添加焦糖色素的饮料里的4-甲基咪唑[9]、果汁中残留的杀虫剂[10],乃至替代糖类的人工甜味剂[11],也都有可能对癌症的发生有影响。 不过这些毕竟都是间接的证据,为进一步确定含糖饮料和癌症的关系,Chazelas和Touvier等展开了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互联网问卷,前瞻性的收集了人们的身高体重、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和膳食摄入等信息。问卷中包括了纯果汁、加糖碳酸饮料、甜牛奶、运动饮料等共计97种含糖饮料和12种人工甜味剂饮料,每6个月重新收集一次体重和膳食信息,所有报告的癌症诊断也都经过了医生确认。其中还有一部分人自愿测量了内脏脂肪指数。 研究中所涉及的含糖饮料中位含糖10.7g/100mL,其中100%纯果汁类中位含糖10.3g/100mL,其它含糖饮料(除纯果汁外的含糖饮料)中位含糖10.9g/100mL。 最终,共有101257人纳入了分析,他们平均年龄42.2岁,其中男性21533人,平均46.9岁,女性76724人,平均40.9岁。有15637人测量了内脏脂肪。 整体上,含糖饮料高消费者相对比较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运动量更少,各种疾病家族史更少,内脏脂肪更多,心脏代谢疾病更少。他们的糖、脂肪和钠摄入量更多,而酒精摄入较少。其中男性的中位含糖饮料消耗要明显多于女性(90.3mL/天 vs 74.6mL/天)。 在中位5.1年,共计493884人年的随访中,有2193人被诊断为癌症,其中绝经前乳腺癌283例,绝经后乳腺癌410例,前列腺癌291例,结直肠癌166例。平均诊断年龄为58.5岁。 研究中100%纯果汁、其它含糖饮料和人工甜味剂饮料的消费比例 在排除了年龄、性别、饮食、基线时健康状况等的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含糖饮料的消耗与癌症风险正相关,平均每天每多喝100mL含糖饮料,与癌症风险升高18%相关,特别是乳腺癌,风险升高了22%。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与喝含糖饮料之间没有显著关系。在不同BMI或体重变化的人群中,也有相似的结果。 接下来该看纯果汁了,此前曾有研究显示,相比其它含糖饮料,饮用果汁反倒可能带来更高的冠心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它的癌症风险又会怎样呢?研究人员发现,每天每多喝100mL的纯果汁,与癌症风险升高12%相关。 如果按照饮料含糖量来分析,则每天每多喝下10g糖与癌症风险增加16%,乳腺癌风险增加18%相关。而排除掉饮料中糖的影响后,喝多少含糖饮料也就与癌症风险无关了,人工甜味剂饮料也与癌症风险无关。 饮料中的糖可能正是增加癌症风险的罪魁祸首! Teesside大学的Amelia Lake对这项研究评论道:“虽然这项研究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关于糖和癌症之间因果关系的答案,但它确实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减少糖摄入量的重要性。” 尤其是看似健康的100%纯果汁,可别再把它当成健康饮料了,还是老老实实吃水果吧。 参考文献: 1. CHAZELAS E, SROUR B, DESMETZ E, et al. Sugary drink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ancer: results from NutriNet-Santé prospective cohort[J]. BMJ, 2019, 366: l2408. 2. Gakidou E, Afshin A, Abajobir A A,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84 behavioural,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and metabolic risks or clusters of risks,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J]. The Lancet, 2017, 390(10100): 1345-1422. 3. Te Morenga L, Mallard S, Mann J. Dietary sugars and body weight: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cohort studies[J]. Bmj, 2013, 346: e7492. 4. Imamura F, O’Connor L, Ye Z, et al. Consumption of sugar sweetened beverages, 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 and fruit juice and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and estimation of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J]. Bmj, 2015, 351: h3576. 5. Schwingshackl L, Schwedhelm C, Hoffmann G, et al. Food groups and risk of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J]. Advances in Nutrition, 2017, 8(6): 793-803. 6. Singh G M, Micha R, Khatibzadeh S, et al. Estimated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disease burdens related to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consumption in 2010[J]. Circulation, 2015, 132(8): 639-666. 7. Diet N.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ncer: A Global Perspective[J]. A Summary of the Third Expert Report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2018). 8. Choi Y, Giovannucci E, Lee J E. Glycaemic index and glycaemic load in relation to risk of diabetes-related cancers: a meta-analysis[J].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2, 108(11): 1934-1947. 9. Smith T J S, Wolfson J A, Jiao D, et al. Caramel color in soft drinks and exposure to 4-methylimidazole: a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J]. PloS one, 2015, 10(2): e0118138. 10. Nardin T, Barnaba C, Abballe F, et al. Fast analysis of quaternary ammonium pesticides in food and beverages using cat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isotope‐dilution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J].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17, 40(20): 3928-3937. 11. EFSA Panel on Food Additives and Nutrient Sources added to Food (ANS). Scientific Opinion on the re‐evaluation of aspartame (E 951) as a food additive[J]. EFSA Journal, 2013, 11(12): 3496. 转载自 奇点网
    孟晓 主治医师 2019-07-14 06:45:41
  • 开头的那张图片一样···正常的甲状腺是又软又薄又小的,每个叶的体积大概是这样:长4~5cm,宽1~2cm,厚2~3cm。成年人甲状腺重量约为20~25g,有多重呢?我测了一下1元硬币的重量是6g,所以我们的甲状腺其实也就差不多3~4个1元硬币那么重。有朋友就觉得奇怪了,甲状腺这个东西就在脖子上吗?我怎么从来没有摸到过呢?其实健康的甲状腺应该就是没感觉也摸不到的,如果你能摸到,能感觉到不舒服,很可能你的甲状腺已经病了。甲状腺这个东西是干嘛的?别看甲状腺就那么一点点大,它是大约300万个叫“甲状腺滤泡”的“小可爱”组成的,主要功能就是合成、储存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这些滤泡很有趣,看起来像我们小时候吹的
    孟晓 主治医师 2019-06-12 07:54:04
  • 提问:如何正确预防宫颈癌?定期筛查目前仍然是预防宫颈癌的最重要手段!近期,朋友圈对于HPV疫苗的关注热度丝毫不减,新春之后小编发现,关于这一话题,又屡次出现了刷屏的状况,对于宫颈癌和HPV疫苗的热议与关注,使得人们陷入纠结中,大家纷纷发出“灵魂的拷问”:这疫苗是打还是不打?其实,对于宫颈癌预防来说,定期筛查仍然是目前最重要的宫颈癌预防手段!第一章:宫颈癌的致病机理虽然乳腺癌和宫颈癌并称危害女性健康的两大“红颜杀手”,但相对于乳腺癌,大部分人对宫颈癌讳莫如深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宫颈癌的致病机理。早在1976年已经科学家就已经证实宫颈癌的元凶是HPV病毒,99.7%的宫颈癌都是HPV感染所致。HPV病毒是个大家庭,其中与宫颈癌相关的高危型有13种(16, 18, 31, 33, 35, 39, 45, 51, 52, 56, 58, 59, 68)1,其中,HPV16和HPV18导致宫颈癌的比例高达70%。而HPV感染是非常常见,很肯定地说,有性生活的女性都容易被HPV感染。即便有固定单一的性伴侣,仍有感染风险。 但是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大部分的HPV感染是一过性的,绝大部分的感染会在8个月内自然清除的,只有少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2年以上才可能导致宫颈癌。 所以,再次圈划重点:感染了HPV病毒≠得宫颈癌。 |第二章:子宫颈癌的早期症状 HPV感染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从HPV感染到子宫颈癌前病变到早期子宫颈癌这个过程至少要经过8~10年,大多数病人由于无明显特殊症状,加上没有子宫颈癌筛查意识,导致发现子宫颈癌时已是晚期。所以,重点在于:发现早期子宫颈癌往往不依赖病人出现症状,而重在筛查。| 第三章、宫颈癌筛查如何进行?进一步来说,宫颈癌筛查对预防宫颈癌如此重要,又该如何进行宫颈癌筛查? |第四章、如何解读HPV的检测报告?定期进行了HPV检测后,HPV的检测报告该如何解读? |第五章:必须澄清——接种疫苗≠不必再筛查 自2016年起,三种HPV疫苗陆续进入中国市场,的确掀起大家对宫颈癌的广泛关注!国内4价HPV疫苗甚至一度出现普遍短缺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市场上的三种HPV疫苗均为预防性疫苗,也就是说它无法清除已经感染的HPV病毒,并且现有疫苗,包括9价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的高危型HPV,仍对10-30%的子宫颈癌不能预防。从宫颈癌三级防控来看,接种宫颈癌疫苗属于一级防控(治未病),而筛查属于二级防控(治初病),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的指南中都指出“HPV疫苗接种后,根据特定年龄的推荐方案同非疫苗接种者一样定期接受子宫颈癌筛查”。由此可见,在预防宫颈癌这一疾病时,相比HPV疫苗注射,筛查更为重要。保护自己,从筛查做起!
    孟晓 主治医师 2019-03-13 10:14:48
  • ,膨大剂已被广泛应用在西瓜、葡萄、猕猴桃、茄子...作物。 7、苹果果皮上有蜡,能吃吗? 很多水果,包括苹果、李子、梨、葡萄等,表皮上都有天然蜡质,形成一道屏障,防止水分丢失。 在进入到水果店之前,通常会清理一次灰层和泥土,这导致天然蜡质被清除。为了防止水分丢失,还会人工再上一次蜡,但也不用担心,这些也都是可食用天然蜡质,来自于巴西棕榈、蜂蜡等植物或动物。 如果你是一位处女座,内心还是有点小纠结,可以去皮食用。 8、水果分公母,母的更甜? 也许你听过很多挑水果技巧,尤其是公母之分。比如脐橙,底部肚脐眼大的为母,肚脐眼小的为公,定要挑母的,会更甜。 其实,所有水果都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
    孟晓 主治医师 2019-03-06 17:03:55
  • 才有致癌可能。而非电离辐射,辐射的量很微小,不足以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因而是不致癌的。 日常我们广泛接触的辐射大多是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对我们的影响只是热效应,就是让我们觉得热,对我们的身体是无害的。 所以平时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电器(正规厂家出厂的合格产品)时,真的不需要担心辐射问题。 另外,在医院做如X射线、CT检查时,确实会让我们接触到电离辐射。然而,老话说了“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年内做这些检查1~2次,并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所以,医生让做此类检查时,别因要接触到电离辐射就拒绝哦。 植物能吸收辐射?假的! 仙人掌在能缺水、高温、阳光强烈的条件下仍然可以生存。但,在我们
    孟晓 主治医师 2019-03-05 17:18:04
  • 资料来源 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居民补碘指南》2018(选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
    孟晓 主治医师 2018-11-18 22:24:53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