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549条结果

  • 冠状动脉供血量不能满足身体对能量需求时,可引起心肌缺血。心肌缺血的主要症状是胸口闷痛、气短和心悸,若得不到有效治疗会诱发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心肌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冠状动脉痉挛 当冠状动脉出现强烈痉挛时,会引起冠状动脉堵塞,减少血流量或中断,诱发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痉挛一般发生在粥样硬化病变的血管上,另外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大量吸烟喝酒和做剧烈运动等也会诱发冠脉痉挛。 甲亢 甲亢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增加儿茶酚胺分泌量,加快心率,增强心缩,同时也增加心肌耗氧量。因为不能满足心肌对氧气需求,从而导致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堵塞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冠状动脉堵塞的主要因素。当冠状动脉内膜受到侵蚀时,会让管壁突出且粗糙不平,管腔慢慢变窄,血流受到阻碍而诱发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血氧含量减少 患有某些疾病时冠状动脉血流量没有减少,但因为冠状动脉血氧含量减少,而导致心肌得不到充足氧气供应,引起心肌缺氧。最常见的是血氧含量减少和血红蛋白减少。 甲亢 甲亢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增加儿茶酚胺分泌量,加快心率,增强心缩,同时也增加心肌耗氧量。因为不能满足心肌对氧气需求,从而导致心肌缺血。 其他原因 所处的环境氧气浓度下降、摄取的氧气减少或一氧化碳中毒等,会让血红蛋白变性,失去运输氧气能力,导致冠状动脉血氧含量下降,心肌得不到充足氧气供应而引起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时要注意饮食和休息,避免做剧烈运动。每天不能少于7~8个小时睡眠时间,饮食遵循低脂肪低盐分的原则。平时多喝绿茶,含有的茶碱具有利尿功效,能预防心肌缺血,但不能喝太浓的茶水或咖啡。多吃菌菇类食物和黑木耳以及洋葱等,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心肌缺血。 另外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当受寒时内环境会引起血管痉挛,而加重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减少坐着时间,每坐一个小时要站起来活动5分钟。保持心态平和,正确面对得与失,不能大喜大悲。
    王佑华 主任医师 2020-04-09 21:52:59
  • 健康的冠状动脉血管内壁本该是光滑、Q弹、完整的,可是偏偏随着年龄的增长,饮食肥甘厚腻、经常不运动,导致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狭窄和堵塞,血液和氧气无法充分供应到心脏,心肌因缺血、缺氧无法好好工作。一旦冠状动脉出问题了,心脏肯定会受不了,是的,相当于心脏断粮了。 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的狭窄或阻塞,以致血液流通不畅,心肌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这时候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冠心病。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致,是冠心病的重要症状。心绞痛有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三种类型。 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绞痛,病情比较稳定,心绞痛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均相当固定。 心绞痛的部位一般是分布在心前区或者是胸骨后,即使患者出现不典型的疼痛部位也会发生在咽喉部以及上腹部之间的任何部位,或者是牙床以及下颌骨的部位。所以说心绞痛的疼痛范围是向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进行放射,不仅仅局限于胸部的疼痛,同时也会放射到颈部、肩膀以上肢,有30%的人群会直接向前臂内侧的无名指范围进行放射。 在正常情况下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的时间很短,一般是五分钟左右,只有20%的人群会超过15分钟。但是对于少数变异型心绞痛以及不稳定型的心绞痛患者来说,疼痛持续的时间会延长。 心绞痛反复发作,一般最终会发展成为心肌梗死。心梗是冠心病最严重的后果。 当心梗到来时,病人同样是感到胸闷、胸痛,但是和以前出现的症状相比,胸闷、胸痛会特别严重,往往还会伴有冷汗、呕吐、心悸、晕厥等其他症状。 总结,三者的关系就是: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总称,心绞痛是冠心病的重要症状,心梗是冠心病的最严重后果。
    王佑华 主任医师 2020-04-09 10:07:59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 但如果出现(1)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2)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就医时注意事项: (1)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 (2)前往医院的路上,及就医全程应该佩戴口罩。 (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 (4)生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该用含有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 (6)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王佑华 主任医师 2020-02-02 23:20:19
  • 9种:平和型、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如果不懂体质状况就随意进补,往往会适得其反。这9种体质之间常存在着相兼的情况,如痰湿质与湿热质结合,这类人群如果光顾去痰湿而不解决湿热问题易导致湿热上扰,反而会出现上火、口臭、口腔溃疡、肚子胀、便秘、睡不着等不适。就拿最热门的来说吧,同样是吃,有人效果好,有人效果不好,原因也在于此。根据人的体质不同,有温补、清补之分。阳气不足的人宜温补,如附子、红参、羊肉之属;阴津亏虚、易上火的人应清补,如阿胶、麦冬、百合等滋阴清热之属;血虚者,在冬季宜吃羊肉、鹿茸、熟地黄、阿胶、当归、黑芝麻等补血养精之类等。冬季果蔬,如梨
    王佑华 主任医师 2019-11-19 14:46:54
  • 什么是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常表现为胸闷、气短、乏力、心慌,甚至心绞痛等症状,严重时出现心肌梗塞。冠状动脉其实就是一条连接心脏、提供养料的大管道,如果里面发生了堵塞或者变窄,回流到心脏或者从心脏通往全身的血液就会不通畅,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症状。轻微的堵塞可能仅表现为胸闷,觉得心里发慌发堵,正如中医所说“不通则痛”,堵塞如果加重就可能明显心前区痛,甚至波及整个胸口、腹部或放射到肩臂,此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否则很容易发生生命危险。冠心病适合吃吗? 中医将冠心病称“胸痹心痛”,是指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
    王佑华 主任医师 2019-11-14 04:43:49
  • ;茶叶性凉,能解烦渴、消食,但脾胃虚寒和失眠人群不宜多饮;绿豆清热解毒、消暑止渴,夏季可来一碗绿豆汤解渴,但绿豆性凉,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饮。
    王佑华 主任医师 2019-06-21 10:15:27
  •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我们都知道高盐饮食会带来一定的健康隐患,但是,低盐饮食是否就毫无后顾之忧了呢?事实上,现在有很多人过度地限盐,甚至禁盐,这样下去,对身体健康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临床上有这样一个案例:白领小刘患有高血压病,医生分析他的病因后,认为可通过以下两方面来控制高血压,一是减肥;二是改善生活方式。医生嘱咐小刘,除了按时服药,平时应适当运动,尽量避免摄入高盐食品。遵照医嘱,小刘按时服药,因为是肥胖加高血压,他平时增加了运动量。为了控制饮食,减少盐的摄入,他干脆自己带午餐到单位,做到一日三餐都不吃带盐分的食品。这样做,小刘的血压的确控制到理想状态,但是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无盐饮食让小刘上班时浑身乏力,精力不能集中,且经常犯困。难道这些也是血压引起的问题?带着这样的疑惑,小刘去医院诊治。经医生检查、化验血电解质并了解小刘日常情况,分析得出诊断:低钠综合征。而引起该病的原因,正是因为缺少“盐”。 看了小刘的例子,很多人不明白了,怎么少吃盐也不对了?事实上,限盐的根本目的在于限制每日所吃食物中的钠含量,若钠元素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及骨质疏松的危险。但同时,钠离子也是人体中重要的无机元素之一,具有调节体内水分、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血压正常及增加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的作用,而且糖代谢、氧气的利用和能量的生成和利用都需要钠离子的参与。当人体钠盐摄入不足,机体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就会失去平衡,促使水分向细胞内流动,造成不同程度的水肿。轻者会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会出现心率加速、厌食、恶心等不良反应。此外,减少钠的摄入与钾和钙的摄入相关联。研究显示,钠与许多其他机体必需元素密切相关,其中尤其与钾、钙、氯等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在血压维稳和调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外一项PURE研究显示在尿钠<4g/d后心血管死亡、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增加。尽管目前限盐适度的问题存在争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群钠盐的摄入与平均血压水平呈线性关系,并认为可能存在一个与心血管健康相匹配的最适钠盐摄入范围,过高或过低可能都不利于健康。 因此,一个人是否需要限盐,限盐量多少,应视自己的健康状态而定。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一个人一天盐的摄入量是小于6克(相当于把一个普通啤酒瓶盖铺平的量),其中2克盐是人们日常吃进去的食物所包含的盐量,实际一天炒菜用盐量应是4克。而中国营养学会为我国人群推荐的日常食盐摄入量为:4-6岁为2.3克,7-10岁2.5克,11-13岁3.0克,14-17岁4.5克,成人6克。对于健康人群而言,保持这个标准即可,不必过度地限盐控盐。 而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群,比如严重高血压患者,此类人群是应该要适当减少钠盐的摄入的(研究显示控制在3克最佳),以达到稳定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目的。除此之外,患有心功能不全、急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水肿、先兆子痫的患者,也需要限制膳食中钠盐的摄入。我国对钠的预防疾病建议值是6克盐(PI值,2000mg钠),并没有提倡不吃盐。适宜值是3.5克盐(AI值,1400mg钠)。如果出汗过多的情况还必须增加。所以需要提醒的是,低盐饮食并不是说吃盐越少越好,更不是不吃盐。只有适当地摄入盐,才能保证机体的正常运转。
    王佑华 主任医师 2019-04-02 18:57:41
  • 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又称舒张性心力衰竭,主要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前提下,心室的顺应性以及松弛性出现了减低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心室的充盈压升高、充盈量减少,最终导致肺循环以及体循环淤血综合征的出现。2010年《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采用HFN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和HFREF(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取代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收缩性心力衰竭。一般来说,HF-PEF指传统概念上的舒张性心力衰竭。2016年ESC心力衰竭指南,依据LVEF不同,将心力衰竭分为3类: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 ,LVEF<40%)、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 衰竭(HFmrEF,LVEF40%-49%)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LVEF≥50%)。目前西医在临床上还没有针对HFPEF的疗效确切的特效药物。治疗措施也同其他的心力衰竭疾病,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对症治疗,缓解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症状和体征。②针对病因和诱因的治疗,及积极治疗导致舒张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或原发病,如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肌缺血、糖尿病等,以及心动过速等。③针对病理生理机制的治疗。研究表明,中国人群心衰发病率为每千人0.7-0.9,每年新发心衰患者50万例[6],同时慢性心衰病死率虽已降低约80%,但目前5年病死率仍高达60%-80%,与常见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大肠癌等相仿。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占总心力衰竭患者的50%,而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多发于老年群体,平均年龄为80岁左右,90%患者年龄>60岁,并以女性多见,易伴随多种合并症,如高血压、肥胖、代谢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和心房颤动等。目前中医药在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医学中并没有关于心衰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心悸”、“水肿”、“喘证”、“痰饮”、“胸痹”等范畴。目前对心衰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认识,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病位涉及心、肾、肺、脾诸脏,病理因素多为痰饮、水停、瘀血等。在此基础上,各临床医家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又有各自不同的认识。综合各医家的观点,心衰发生的主要病机是心虚,累及肺、肾等脏,导致血瘀、痰浊、水停等相互作用。 目前对于舒张性心力衰竭辨证分型的研究比较少,也没有统一的分型标准。常见证型主要为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脾肾阳虚、痰浊壅阻等。邓乐巧等对86例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四诊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后结合临床,认为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应分为四大证型:①心脾两虚、气血亏虚型; ②心肾阳虚、痰瘀水互结型; ③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 ④脾胃气虚、痰浊中阻型。杨海燕等通过对837例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调查和研究,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认为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五个证型: 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②心肾阳虚、水瘀互结; ③脾胃气虚、痰瘀互结; ④心肾不交、气阴两虚; ⑤心脾两虚、气血亏虚。李晓将本病分为两个证型: ①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② 阳气虚衰、痰瘀阻滞型。黄孟龙通过对141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证素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舒张性心衰病位在心,与肾、阳虚、气虚、痰、热、血瘀证素有紧密相关性,将本病分为五个证型:①心气不足证;②心肾阳虚证;③痰阻心脉证;④心火充盛证;⑤心脉瘀阻证。目前中医主要以益气活血、养阴温阳、化痰利水之法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又因气虚血瘀始终贯穿舒张性心力衰竭全程,故益气活血是其基本治疗原则。
    王佑华 主任医师 2018-11-28 20:38:18
  • 高血压病中医病名为“风眩”,病位在心、肝、脾、肾,病性有实有虚,也有虚实夹杂。风眩分为肝火上炎,痰湿内阻,瘀血内阻,阴虚阳亢,肾精不足,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等证型。I级高血压或者高血压前期患者更适宜服用中药。中药在改善临床症状及预防其并发症上疗效显著,我们的研究表明服用常规西药治疗配合活血潜阳类方药可延缓高血压患者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的进展,还可降低血粘度。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头晕胀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可服用天麻钩藤饮改善体内阳亢的症状;若患者伴有头晕目眩,如坐舟船,有中风先兆的情况,可在常规西药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基础上,配合服用镇肝熄风汤类方药以平肝熄风,达到改善中风前兆的作用。如果七情内伤,患者常有情绪紧张,胸胁胀闷,嗳气,寝食难安等肝气不舒表现,可根据辨证服用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类方药,并加强心理疏导;痰湿内阻型患者常因不良的饮食习惯,工作过劳,身体出现困重,乏力,肥胖等亚健康症状,可在常规辨证的基础上加用利湿泻浊药物,如荷叶、决明子等;葛根、菊花、夏枯草、天麻等证明可以降压,也是药食两用的中药。非药物疗法方面,临床证实针灸的降压效果。例如针刺太冲穴可降压,常规西药治疗配合针刺可有效降压,针刺双侧太冲穴用泻法可治高血压危象。另外传统耳穴压豆、穴位敷贴也有辅助降压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可常按足底涌泉穴自我保健。初诊高血压患者,先进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方面根据血压情况和危险因素,西医建议按照小剂量、联合用药、长效降压药物的原则进行平稳降压,观察一段时间后,如血压控制不稳定,可再进行降压药物的调整。复方降压制剂中不同机制药物发挥相加或协同作用,服用方便,有利于提高依从性,因而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市面上常有的复方制剂中,大多含有氢氯噻嗪等利尿剂成分,只有少数不含利尿剂成分。研究表明极小剂量的利尿剂可以增强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而不产生不利的代谢不良反应,但长期服用含有利尿成分、尤其是氢氯噻嗪含量高的复方制剂使用者,建议不忘按照常规每半年至一年到门诊复查血脂、糖代谢的情况。一些含有中枢降压药物可乐定成分的复方制剂,则不建议作为一线降压药物。中医药疗法早期干预可以发挥稳定血压、改善症状、延缓靶器官损伤的作用,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还可发挥“治未病”的作用,也是高血压患者不错的选择。
    王佑华 主任医师 2018-11-28 01:40:00
  • 胸闷多指胸部闷胀或呼吸不畅,轻则胸闷憋气,胸口像塞了一团棉花,重则难受不适,自觉如有重物压住胸部,甚则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胸闷是一种主观感受,出现胸闷可能是体内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疾病发病前兆或临床表现,青中老年各年龄段都可发生。通常情况下,胸闷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功能性胸闷功能性胸闷是指没有器质性病变的胸闷,是指受周围环境和个人精神状态影响,自觉胸闷不适。例如工作、居住环境长期密闭,或者抑郁状态、情绪不稳发生争吵,都可能会导致胸闷。此外,神经官能症如神经衰弱亦可导致功能性胸闷。此类胸闷较轻者有时自我调适即可,重者需到医院接受诊治。功能性胸闷可归属于中医“郁病”范畴,其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及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中医基本治疗原则是理气开郁、条畅气机、怡情易性。2、病理性胸闷病理性胸闷指的是器质性病变所致的胸闷,即由体内某器官病变引起。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等均可引起胸闷。例如冠心病、心力衰竭、风心病、先心病等心血管病均可引起胸闷,但此类胸闷既往多有基础疾病史,且伴有胸痛、心悸、气短,严重者或中后期多伴有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此外,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也是胸闷出现的原因。一些外伤、胃食管病以及颈、胸部的肿瘤亦可导致胸闷。病理性胸闷需要从源头查找病因,以便治病求本。中医认为病理性胸闷可归属于“胸痹”范畴,是胸痹发生的一个症状。胸痹的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胸闷为胸痹轻症,胸痛为胸痹重症,也即为闷为痛之初,痛为闷之渐。胸痹的发生多跟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畅、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可予中医药辨证论治,中医、中西医结合调治是不错的选择。如果经常发作胸闷,应及时到医院进行针对性检查来寻找胸闷发生原因,明确性质是功能性还是病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达到缓解胸闷的目的。如果反复发作胸闷甚则胸痛,每次持续时间长(多达30分钟),应当心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王佑华 主任医师 2018-11-28 01:27:52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