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031条结果

  • 我父亲得了慢性颗粒白血病,现在在吃以下三种药品:萄醛内酯片、甲磺酸伊马替尼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我父亲刚开始是吃前两种药,后面因血小板急剧增加,新增了阿司匹林肠溶片,自从吃了阿司匹林肠溶片后,出现了胸闷、四肢无力,还手脚发抖,有想呕吐的迹象!请问这些现象是吃了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后遗症吗?是一般人使用后都会出现的?还是个别人才会有!这种现象正常吗?
    2017-03-09 15:00:44
  •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液内科吴学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液科 吴学宾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疾病,目前对其尚缺乏足够的统一的认识,也缺乏切实有效地治疗措施,因此,其预后并不乐观。现将近年来对本病的新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以供读者参考。1、CNL的流行病学 本病非常罕见,1920年由Tuohy E首次报道,此后一直对本病存在争议,直至2001年WHO确认诊断分型,将其归入骨髓增殖性疾病(肿瘤)。此间共报道150例患者。2008年WHO重新修订了本病的诊断分型标准,按此新修订的标准判断,此间实际诊断的CNL仅
    吴学宾 主任医师 2018-08-09 22:30:21
  •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液内科吴学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液科 吴学宾4.3、SETBP1突变 SETBP1(Set binding protein)以170KD的核蛋白与SET交联,是肿瘤抑制蛋白磷酸激酶2A(PP2A)的一个负性调节因子,可以保护SET被蛋白酶的剪切,使其数量增加从而抑制PP2A的活性【4、21】。Senín等【22】对7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aCML和MPN-U各3例,CNL1例,结果显示,CNL表达CSFR3 (T618I), SETBP1 (G870S) 和SRSF2 (P95H);2例MPN-U表达SETBP1,其中一例
    吴学宾 主任医师 2018-08-09 22:30:31
  •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为以下5条均需满足:1、外周血白细胞≥25X10^9/L,分叶核嗜中性粒细胞及棒状小体白细胞≥80%,中性粒细胞前体(早幼粒细胞粒细胞和后髓细胞)WBC的10%,原始细胞很少,单核细胞计数1X10^9/L,无粒细胞生成异常2、细胞增生活跃,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和数量增加,中性粒细胞成熟正常,原始细胞占有核细胞5%3、不符合BCR-ABL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或骨髓纤维化4、无PDGFRA、PDGFRB或FGFR1或PCM1-JAK2的重排,有CSF3R T618I或其他异常5、CSF3R突变;或者无CSFR3R突变、持续性中性
    杨晓阳 主任医师 2021-11-21 10:22:33
  • CML患者分期不同,骨髓细胞成分不同导致免疫表型的差异。对于慢性期(CP)的患者骨髓以近成熟阶段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始细胞比例不高,细胞免疫表型主要表现为髓系抗原弱表达。在CP患者的诊断常规不需要进行白血病的免疫分型。但对于CML急变患者,应当留取骨髓或血液标本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的检测,确定急变类型,采用针对性联合化疗方案获得最佳治疗效果。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内科刘兵城
    刘兵城 主任医师 2020-08-10 11:19:35
  •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占成人白血病的15%【1】,全球年发病率为1.6-2.0/10万。我国1986至1988年在22个省(市、自治区)46个调查点进行白血病发病情况调查显示CML的年发病率为0.36/10万[2]。此后国内几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ML的年发病率为0.39-0.55/10万[3-6]。中国CML患者较西方更为年轻化,国内几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ML中位发病年龄为45-50岁[3-6],而西方国家CML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7岁。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血液科孙志强 CML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达到细胞遗传学甚至分子生物学反应、预防疾病进展
    孙志强 主任医师 2018-10-18 10:13:30
  •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血液中的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在骨髓或其它造血组织中发生了进行性、无自制能力的弥漫性增生,浸润各种组织的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根据疾病的自然病程及骨髓中原始细胞的分化程度,白血病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程短,未经治疗大约在6个月内死亡,骨髓和周围血中以异常的原始及早期幼稚细胞为主,原幼稚细胞超过20%。而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自然病程一般在一年以上,骨髓中的异常幼稚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晚的阶段,多为较成熟和成熟细胞慢性白血病可分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早期并无明显高热,出血等明显症状,而是以乏力,盗汗,低热等非特异性表现
    钟华 主任医师 2024-04-11 16:17:57
  • 一. 什么是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由造血干细胞无限制增生所引起。肿瘤细胞可浸润肝、脾、淋巴结、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王继芳  二.白血病的种类:   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分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三.白血病的病因:  病毒感染 电离辐射 化学毒物:含苯化合物。 遗传因素:如先天愚型、Bloom综合征、Fanconi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的白血病发病率均比无上述遗传性疾病的个体发病率明显增高。 四.白血病的表现: 贫血:头昏、乏力,严
    王继芳 副主任医师 2018-11-27 17:45:29
  • 据报道,19日,湖南大学分子科学与生物医学实验室的谭蔚泓院士课题组,尝试以砒霜制备一种新型白蛋白纳米药物,为拓展砒霜在慢性髓性白血病和其他肿瘤的临床应用方面提供了新方法和思路。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顶尖化学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砒霜究竟是什么?砒霜,即三氧化二砷,俗名称砒霜或信石,三氧化二砷的纯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升华。微溶于水,较难溶于酸中,但又会溶于盐酸中,生成三氯化砷或其他砷化合物,易溶于碱。不纯的砒霜往往带有红色或红黄色的块状结晶或颗粒,其中含有少量的硫化砷,俗称红砷。砒霜竟有这么多神奇功效!1、治疗白血病。砒霜,学名三氧化二砷,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并可使癌细胞凋亡
    胡燕子 医师 2018-01-10 16:05:21
  • 造血细胞大量增殖、不按程序衰老死亡(凋亡),从而形成白血病细胞。很多染色体异常的形式和数十种融合基因类型已被发现,可以作为诊断依据,也可帮助判断预后,且已经成为或将要成为治疗的靶点。导致染色体异常改变的因素有病毒感染、电离辐射、化学药物和毒物、遗传因素等。尽管许多因素被认为和白血病发生有关,但人类白血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 根据国外统计,白血病约占肿瘤总发病率的3%左右,是儿童和青年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白血病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中,欧洲和北美发病率最高,亚洲和南美洲发病率较低,我国白血病的发病率在为每年2.76/10万。 根据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的阶段和自然病程,可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王文生 主任医师 2018-10-29 16:40:15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