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50条结果

  • 告诉我有可能片子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下班了,但是医生说会一直等我的让我不要急,我感谢了医生就赶快往放射科走。 去了放射科我和医生说明了情况希望能快点出片子,因为明天孩子还要参加考试,医生也特别理解,出片子的速度也很快,眼看着时间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了,我拿上片子再次回到门诊骨科那个医生那里,没想到医生还在科室里等我,医生看了我拿过的片子向我说明情况说骨头没事,回去就是冷敷然后尽量少活动多休息。这下我放心了,特意感谢了医生之后就带着孩子回家了。
    2018-01-31 08:46:38
  • 。小编提醒:不同医院门诊骨科分科会有差异,以上分科仅供参考,具体还要以就诊医院内的分科为准。当然,如果你实在不清楚自己患的是哪种骨科疾病,建议先去看普通骨科门诊,更多关于骨科就诊的攻略,你可点击→《门诊攻略 | 门诊就诊小贴士——骨科》、《门诊攻略 | 教你如何选择医生——骨科》 *图片来自123RF正版图库
    就医指导 健康号 2016-07-07 00:00:00
  • 癌症骨转移病人很多,在治疗选择上,有手术的,有放疗的,哪种方式更好呢? 答案是必须具体病人看,具体手术方式决策。最核心的理论是,必须减少患者伤害,减少全身用药的停顿的间隙时间,同时需要解决核心患者痛苦的问题。放疗的好处在于伤口不存在,没有伤口愈合的情况和术后恢复的各种并发症,但是存在可能骨髓抑制等白细胞下降等情况。手术的优势在于,有些放疗无法解决的问题手术是可以解决。脊柱癌症骨转移后如果脊髓神经压迫而且有症状,如果进一步会出现瘫痪的,比如脊髓在前后方同时压迫或压迫的脊髓范围超过2/3以上,或者用医学学术术语评估的分级确定具有手术指征,则手术是比较好的方式。或发生脊柱病理骨折非常痛,则手术也是很好的治疗方式。如果没有以上这两种状态,则放疗可能是非常重要且良好的治疗方式。所以脊柱癌症骨转移的放疗的概率远高于手术概率。在关于癌症骨转移后单发的脊柱病灶,如何选择治疗呢?一般而言,临床指南允许做脊柱en bloc手术(极高风险和极度复杂的脊柱全切除手术)。但是现在放疗可以有立体定向的根治性放疗,这种治疗模式也可以基本完全的将脊柱锥体中的肿瘤全部杀灭,但是这种放疗模式一般需要脊柱稳定性考虑,则可以考虑再增加微创的骨水泥或简单的固定手术,则效果和创伤都比较小,也是符合癌症骨转移的治疗的总原则的。在脊柱癌症骨转移中脊髓分离手术和减压固定手术是最常用的方式,这种手术方式实际上创伤很小,大多数患者也是可以耐受的,如果严格仔细评估患者,则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总之,癌症骨转移脊柱的患者治疗需要考虑平衡获益性和伤害性两个重要的参数,这需要医生的评估,最好采取MDT的评估方式,因为单纯外科医生很难有效评估MDT的各种治疗策略优势和劣势。多看几个不同专业的医生,了解分析一下最合理的科学的治疗策略,这样才可以获得最佳的治疗结果,而不要病急乱投医。癌症骨转移的诊断评估是非常重要的,重要性在于医疗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经得起实践检验和时间的考验,所有癌症骨转移的患者都需要MDT的评估或者很有经验的医生们共同讨论治疗决策,而且可能需要患者家属学习一下目前的科普信息进展等。癌症骨转移的诊断评估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有经验的医生做出合理的符合常识逻辑并且说的清楚的医疗决策的来龙去脉。但凡说不清楚,问题不能解释清楚,逻辑存在较大漏洞的,则MDT可能是一个好办法,解决这类专业知识狭窄的现实情况。医生们实际上还是很想把疾病治好的,但是癌症骨转移诊断评估和治疗策略的选择有时候确实比较困难,需要MDT多专业的医生共同讨论。
    沈宇辉 主任医师 2021-07-17 09:53:13
  • 癌症骨转移往往需要多种用药,包括化疗药物、靶向药物、止痛药物、控制骨破坏的药物,这其中控制骨破坏的药物常用的两大类,包括唑来膦酸伟代表的二磷酸盐抑制肿瘤破骨和地舒单抗为代表的单抗类药物抑制癌症破骨。这是两大类不同的药物,有的医生推荐这种,有的医生推荐那种,实际上目前认为这两类药物最好是交替搭配使用可能更好。原因在于:(1)唑来膦酸这类药物是属于逐步起作用的,但是长期存在骨组织内持续作用,具有一定平稳定作用。地舒单抗这类药物则起效快速,但是停药后破骨可能会反弹。但是地舒单抗也有好处,包括皮下注射,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安全。而唑来膦酸则在肾功能异常的患者禁止使用的,这是由于唑来膦酸需要肾脏代谢的。此外,有些患者询问是否可以同时一起使用这两种药物,一般不可以的,原因是药物作用过于强烈,可能还会造成低钙血症。这些抑制破骨细胞的药物都有可能造成血液中低钙表现。所以使用前后可以查查血钙水平是否正常。长期使用地舒单抗可能存在软组织感染的风险,这是由于所有的抑制破骨的药物也会抑制单核细胞,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在口腔有感染或牙痛的患者中,这两种药物的使用都要小心,当心出现下颚骨坏死。这种并发症发生概率很低,但是非常痛苦。在癌症骨转移没有发生前,是否可以使用这两种药物预防呢?目前临床上尚不推荐。但是乳腺癌治疗中存在明确的骨质疏松的确实的,尤其是雌激素抑制治疗的患者,文献认为可以采取预防性每半年使用唑来膦酸,部分患者可能获益。但是地舒单抗没有这方面的临床研究,所以暂时不推荐。所谓的交替使用这两种药物,可以采取一个月使用唑来膦酸,一个月使用地舒单抗。由于地舒单抗使用起效快,可以先采用地舒单抗,然后后续采用唑来膦酸使用。这种模式目前是业内比较推崇的药物使用方法,而且也很安全。这两种抑制破骨的药物原来都是用于雇骨质疏松的药物,所以不属于化疗药物,基本副作用较小。唑来膦酸有些患者会发生发热的情况,一般1-2天就会好。不少患者,临床上反馈信息,在使用这两种药物后癌症骨转移的疼痛干减轻很多,但是也有效果差的反馈。
    沈宇辉 主任医师 2021-07-15 13:28:06
  • 不少患者来询问“是不是癌症骨转移职这样的问题”,因为有不少患者发现,医生们的表诉很模糊,这是因为可能当时的现有检查MRI、骨扫描等证据链怀疑骨转移,但是却无法确定诊断,为何会这样呢?原因是,癌症患者出现各种骨扫描或MRI局部的阳性异常信号,往往在逻辑上会首先考虑癌症骨转移,这是概率学的逻辑。有时候很明确,出现癌症骨转移表现,比如软组织肿块、骨头破坏、明确的局部生长癌症的血液指标飙升等。但是临床上不少情况并非这样。比如有这样的患者,没有血液癌症指标的增加、局部不适感、骨扫描阳性、但是CT可能看不到具体破坏、MRI信号也不确定的片状异常高信号,但是就是没有破坏和软组织表现,这种时候诊断明确是很困难,往往需要医生的经验的判断,但是即使医生的经验判断,有时候也会有不准的时候,很多医生会建议三个月复查CT、MRI以便于观察是否有变化?如果变化明确进展了,则可以诊断癌症骨转移,如果不明确变化,或许就不是。临床上,很多患者很多次随访复查都不是,这类患者基本会被排除诊断。我看到的这类患者也不少的。但是医生要保持警惕,不能随意说肯定不是癌症骨转移或判断是,这是因为癌症骨转移早期MRI或骨扫描异常信号,可能是癌症骨转移早期的局部组织炎症反应的信号,这是由于任何的癌症或组织生长,在早期都可以表现为局部的炎症的信号高且异常,但是却和感染性的炎症完全不同,从而出现类似的信号异常。但是这类MRI或骨扫描的信号异常,还有很多疾病,如外伤后骨挫伤、局部退变后修复反应过程、一些血管瘤、部分其他类风湿或免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或者化疗药物或放疗后反应,都呈现类似的信号改变,这些情况很难区分,尤其在早期的时候。这就需要医生的经验很丰富,阅读片子的能力很强,细节决定诊断的准确度。当时依旧需要很谨慎的做出判断,在不能中充分诊断的时候,三个月复查,并持续的观察,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段,也是鉴别诊断的重要的方式之一。
    沈宇辉 主任医师 2021-05-13 07:23:55
  • 腰痛很常见,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腰痛经历,腰痛有很多原因。不少人出现腰痛就猜测自己是不是得了腰椎间盘突出之类的,实际上腰痛原因很多,腰椎间盘突出只是其中一种可能原因而已。腰痛的原因包括:腰椎肌肉退变或损伤、腰椎小关节交锁、腰椎棘突间韧带炎症、腰椎间盘退变后引发的盘源性腰痛、腰椎滑脱不稳定诱发疼痛,腰椎峡部裂引发的局部腰椎不稳定疼痛,腰椎周围小神经由于局部水肿炎症刺激引发疼痛、腰椎运动不当后疼痛、腰椎肿瘤或骶骨肿瘤引发的疼痛、腰椎结核细菌感染引发的疼痛、腰椎侧弯导致腰椎肌肉不平衡诱发的疼痛、腰椎轻微扭伤后疼痛、腰椎肌肉长时间劳损引发疼痛。腰痛的原因非常多,所以需要有经验的临床医生鉴别诊断,一般医生根据临床表现的腰痛的特性、疼痛的动作、疼痛的位置、疼痛的持续情况、疼痛诱发的方式、最近的其他诱发因素、X片、CT、MRI,结合其他的临床表现,比如下肢是否麻木感、其他疾病史等做出判断和处理。所以腰痛之中,腰椎间盘突出仅仅是其中一个原因而已。临床上,实际上很多腰痛都不是腰椎间盘突出引发的,有时候还是多种因素混杂引发的腰痛。这些都需要医生鉴别诊断和处理。
    沈宇辉 主任医师 2021-04-18 10:53:09
  • 四肢肿块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前者可以不用手术。而恶性四肢肿块,则绝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所以了解一些四肢肿块哪些表现可能预示着恶性肿瘤,确实是必要的科普知识。一般而言,如果年龄偏大,肿块偏大,而且在不断长大,则这种情况需要非常注意,可能是恶性的四肢肿瘤表现之一。如果肿块比较硬或者摸起来活动度不好的,则有可能恶性肿瘤的,这是由于恶性四肢肿瘤往往组织与周围组织有一些粘连或者恶性肿瘤组织自身比较硬。如果肿块突然在短时间内长大,而且没有任何外界的刺激因素,则这种四肢肿块可能是恶性的。如果MRI检查提示:四肢肿块实质性,且肿块边界不够清晰,肿块周围存在水肿区域表现的,则可能是恶性四肢肿瘤。如果四肢肿块存在骨的破坏改变,或者四肢肿块患者本身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的,则要注意是不是转移的四肢恶性肿瘤。如果四肢肿块表现是温度比较高,而且孩子还有发热的表现的,当心这种四肢肿块恶性的可能性。有些时候,四肢肿块没有长大,也没有疼痛,而且也不长大,虽然这些表现往往相对好一些,但是也不要忘记,部分患者忌食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是四肢恶性肿瘤早期表现。这类情况就是临床上没有任何表现,仅仅是发现四肢肿块而已,也不要完全忽视了这种情况。四肢肿块不容忽视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沈宇辉 主任医师 2021-04-18 10:40:40
  • 不少癌症患者在平时临床随访中,做MRI报告说:“异常信号,骨转移待排”。或者骨扫描报告:”骨转移待排”。或者PET-CT检查报告:”异常浓聚表现,骨转移待排”。这些报告很多是结合“癌症病史“和“异常信号”两个重要事实,于是得出骨转移待排的诊断。不少患者实际上并不是癌症骨转移,有一些患者是早癌症骨转移,有一些患者是确诊癌症骨转移。如何避免不必要的误诊呢?首先,医生只看报告不看具体影像学片子和分析的,可能会导致误诊。临床医生需要会看各种CT、MRI、PET-CT、骨扫描的具体的片子阅读分析,会分析各种骨信号异常的形态学特征是否可能是骨转移,这需要医生一定的丰富的临床经验。一般而言,CT上见到骨破坏明确,MRI见到软组织的肿瘤侵犯表现,PET-CT上见到巨大浓聚SUV值很高(比如远大于2.5以上),骨转移诊断是可能性很高的。如果看到MRI信号异常是片状,没有软组织肿块,CT上没有骨破坏的,则需要小心可能并非骨转移。如果脊柱椎体上看到一些PET-CT或骨扫描浓聚,但是SUV值不算很高,而且CT检查看到明显栅格样改变的,可能是血管瘤,而不是骨转移表现。此外,除了医生自己阅读片子分析以外,还需要注意癌症的类型,可能乳腺癌、前列腺癌等骨转移多见,位置也是由讲究的,乳腺癌胸骨转移蛮多见的,前列腺癌各种脊柱椎体转移挺多见。肋骨也是多见骨转移的,但是肋骨临床上因为咳嗽导致的临时的骨折后愈合过程骨扫描往往也是阳性的,容易误诊。需要鉴别诊断的。有些时候,一时间很难马上明确诊断骨转移,需要三个月复查再次确认是否是骨转移诊断,这种在临床上也很多见。避免癌症骨转移的误诊,需要临床医生对癌症骨转移的临床表现阅读片子很有经验,同时审慎的做出判断,不要急于做出依据不够充分的诊断。
    沈宇辉 主任医师 2021-04-17 23:12:02
  • 癌症骨转移后治疗手段有很多,比如药物治疗、止痛治疗、手术治疗、放疗、消融治疗、骨水泥治疗等等。在所有这些治疗手段中,药物治疗可能是最常用且几乎涵盖了癌症骨转移的治疗手段。即使在其他治疗措施使用的情况下,药物治疗也是几乎必选的治疗措施。不少患者来询问,癌症骨转移有没有特效药物?有没有针对性的药物?涵盖所有的癌症骨转移的某种特效药实际上并不存在,但是具有针对癌症骨转移骨破坏的药物还是有的。癌症骨转移的药物治疗可以简单分为几类:(1)止痛类药物,主要是减缓癌症骨转移的疼痛。(2)抑制肿瘤对骨的破坏的药物,如唑来磷酸、地舒单抗之类的,用于减缓癌症骨转移对骨的破坏。(3)各种靶向药物或化疗药物,主要目的是针对肿瘤细胞杀灭,从而根本性的抑制肿瘤生长。(4)放射性药物,这类药物主要在核医学中使用,通过放射性元素对肿瘤的杀灭作用。止痛药物一般分为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和中枢性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这类药物非常安全和常用,其只要作用通过消除炎症诱发的疼痛,另外一类中枢性止痛药物是对大脑直接作用的镇痛药物,这类药物以吗啡、曲马多等为代表,这些药物对疼痛的止痛效果较为强烈。一般癌症骨转移的止痛药物采取这两类药物同时服用的方式。抑制癌症骨破坏的药物,主要通过对破骨细胞的抑制起作用的。唑来磷酸这类属于二膦酸盐类药物,这类药物一般以原型方式与骨组织结合,并抑制破骨细胞,所以具有蓄积作用,这种蓄积作用导致长期有效。但是此类药物主要通过肾脏代谢,所以肾脏如果功能不好,就不可以使用。地舒单抗这类药物主要是和破骨细胞结合后直接抑制破骨作用,这类药物不通过肾脏代谢,对肾脏不好的患者可以使用。不过地舒单抗这类药物长期使用有一个问题就是一旦停止使用,癌症破骨作用会反弹,所以需要持续的长期使用,此外一个副作用是长期使用10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存在大约20%左右的软组织的感染并发症概率。这是由于抑制破骨细胞本身对破骨细胞的前体细胞的单核细胞也有抑制作用,对免疫学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长期使用确实会存在感染的风险增加。这类药物都具有极小概率引发下颚骨坏死的可能,这是由于口腔的细菌非常多,如果存在口腔感染或牙龈感染的情况下,抑制破骨细胞以及相应的潜在的免疫力,则容易造成下颚骨坏死,所以如果口腔感染或牙龈感染的疼痛的,建议使用的时候密切观察注意风险或禁止使用。各种靶向药和化疗药物是抑制骨转移病灶发展的关键,如果癌症对这些药物治疗有效,则骨转移并不可怕,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比如在肺癌中EGFR阳性患者中靶向药治疗中,骨破坏会逐步好转。在乳腺癌ER、PR阳性患者中如果抗雌激素治疗有效,骨转移病灶也会控制住。此外化疗也是一样的道理。在核素的药物治疗中,一般而言是癌症晚期,很多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情况下,核素治疗有时候是不错的选择之一。在甲状腺癌骨转移中碘131治疗效果不错的。在有些患者中锶89放射核素治疗也有效果的,锶是一种抑制破骨作用的药物,加上放射性的锶89的放射性的作用,可以被用于癌症骨转移治疗。但是核素治疗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对家属的负面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之一。在癌症骨转移药物治疗策略中如何组合使用这些药物,确保治疗有效且降低副作用,如何评估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是最关键的。因为如果治疗有效,则继续使用这类药物组合并注意副作用。如果治疗无效或出现耐药或副作用,如何科学合理的调整非常重要。
    沈宇辉 主任医师 2021-04-05 18:46:35
  • 有不少患者询问,癌症术后或化疗后做了骨扫描,结果报告给出的“哪里哪里骨头浓聚表现,不能排除骨转移”,把患者或家属吓得半死,睡觉不好,也吃不好,总觉得天要塌下来了。门诊看病中医生也很难或很少说是不是癌症骨转移诊断,因为毕竟有时候临床诊断也确实有一些不确定性。于是患者和家属更加焦虑不安。从骨扫描检查的原理看,我们就会知道很多癌症患者骨扫描出现一些浓聚阳性表现,可能并不是骨转移。骨扫描检查的原理是:局部存在成骨的羟基磷灰石的沉淀,就会出现局部阳性浓聚表现。一般而言,在癌症骨转移中,往往伴随着破骨和成骨同时出现,其中破骨是不会骨扫描浓聚的,而是在破骨时候的成骨表现是骨扫描浓聚的主要原因。那么在骨折或
    沈宇辉 主任医师 2021-04-05 16:36:26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