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6条结果

  • ,导致慢性腰背疼痛。建议建议大家尽量减少跷二郎腿的次数、时间,跷10分钟换换腿,站起来走走。调整身体姿态,保持健康体态,久坐之后起立,让四肢“重启”从今天开始,多晚都来得及,早安!来源:骨科大夫转载须获授权文章仅供参考和学习分享一切视患者自身情况和以专业医生诊断治疗为准
    石恩东 主任医师 2020-11-22 22:05:13
  • 目前对于骨关节炎还没有一个满意的治愈方法,一般都是对症治疗,即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减小关节功能障碍。1998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对骨关节炎治疗进行了循证医学分析并制定出指南,同时指出,必须根据患者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现阶段对骨关节炎的治疗应采用阶梯治疗比较合适。一、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内容很多,包括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训练、减肥、有氧操、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助行工具的使用、膝内翻的楔行鞋垫、职业治疗及关节保护、日常生活的辅助设施等等。欧美国家相当一部分患者通过以上治疗可以减轻症状,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和医护人员的观念还比较薄弱,今后加强这项工作的力度是各级医务人员应该重视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常出现股四头肌肌力减弱,以往认为这是由于废用性萎缩引起的,但国外近来研究认为,股四头肌萎缩并不完全是骨关节炎引起的,而股四头肌肌力减弱可能是造成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之一,由于股四头肌肌力的减弱,膝关节的稳定性受到了影响,正常肌肉所应有的缓冲能力降低,因此加强股四头肌肌力的训练和有氧训练对骨关节炎病人是有益的。二、药物治疗对于大多数骨关节炎病人,轻度至中度疼痛可以通过服用止痛药物控制。这些药物主要包括各种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如选择性COX-2抑制剂(萘丁美酮、依托度酸等)以及中枢性止痛药物如盐酸曲马多等。在药物治疗中必须注意的是,要警惕一些药物的消化道副作用,如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等,还有药物会引起血小板凝集抑制等副作用。临床上还经常使用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治疗骨关节炎,这两种药物可以抑制损伤细胞超氧化物自由基的产生,增强关节软骨对营养的吸收,维持关节的韧性和弹性。但这些作用显效慢,且由于缺乏完善的临床实验数据和证据,目前还不能成为治疗骨关节炎确实有效的药物。三、关节内注射治疗这也是一种能够缓解关节症状的治疗方法,常用药物有透明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前者在国内已在临床使用了一段时间,有一定的疗效。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炎症介质,如细胞激动素和前列腺素;刺激软骨基质的合成并抑制软骨降解;但止痛作用出现较慢。而糖皮质激素止痛效果出现快。值得注意的是,关节内注射治疗是一种侵袭性操作,要避免医源性关节内感染,对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要慎重。
    孙庆山 副主任医师 2020-02-14 14:22:39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多种高能量损伤机制(交通伤、高处坠落等)所致骨盆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加,并且多伴有多脏器功能损伤,致死率、致残率高。骨盆骨折的常规救治流程包括:①急救复苏,抢救生命;②控制出血;③处理合并伤;④骨折复位、临时稳定及终极复位。然而,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需行骨盆骨折手术治疗时,常规治疗方案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获得理想内固定效果往往需要不同程度的过分手术显露。这不可避免的会为患者带来巨大的医源性损伤,包括术中知名神经、血管损伤、脏器损伤、术后广泛感染等。近年来,随着对骨盆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损伤控制以及加速康复理论,针对骨盆骨折的微创治疗理念成为创伤骨科领域研究的热点
    郝伟 主任医师 2018-08-06 10:17:33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游乐场所逐渐增多,儿童活动半径不断增大。由于玩具(滑板、轮滑)及户外运动所导致的儿童骨折病例逐渐增多。不同于成人,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期,外伤容易引起骨骼二次骨化中心-骨骺损伤,如不注意容易造成漏诊而导致儿童骨发育异常、甚至肢体功能严重障碍等不良后果发生。传统的克氏针/钢板复位内固定术存在创伤大、固定不牢固易导致骨折内固定失败风险。此外,由于克氏针针尾锐利,容易损伤骨折局部肌肉、神经、血管组织,并发感染,其固定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虽然钢板固定坚强,但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必须经二次手术取出,加重患儿创伤。 以往儿童干部骨折治疗方法多样,包括牵引、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针/钢板内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牵引、石膏外固定治疗周期长,功能恢复慢,切开复位克氏针/钢板内固定创伤大,而外固定架又存在固定效果不佳,针道感染的缺点。钛制弹性钉是基于单一Rush 钉的三点固定理念延伸而来。通过将两根呈反向预弯的弹性钉分别从对侧置入髓腔后,可以在骨折断端提供优良的轴向、侧向以及旋转稳定,较钢制Ender钉具有更好的弹性。与其他针对儿童骨折的传统内固定方法相比,经皮微创弹性钉固定技术创伤小,痛苦少,闭合复位,不破坏骨膜、骨骺,不影响局部血运,利于骨折愈合;弹性固定可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缩短了护理时间。 通过将弹性钉复位固定技术用于儿童骨折的治疗,能够减少或完全避免切开复位克氏针/钢板内固定技术,进而降低术中出血、血管神经损伤、广泛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同时其取出也完全可通过经皮微创操作完成,因此可使患者原发及继发损伤得到最大程度控制,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对儿童骨折发育的影响,加速患者快速康复。
    郝伟 主任医师 2018-08-06 10:16:33
  • 对于高能量创伤或术后感染等造成的大段骨缺损及慢性骨髓炎,截肢仍是最传统和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是由于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患者保肢需求日益凸显。针对于此,如何处理长节段骨缺损、有效治愈骨髓炎,最大限度保全肢体功能,已日渐成为创生骨科医生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重建力学稳定的且有功能的肢体成为骨缺损或骨髓炎发生后骨骼重塑的终极目标。虽然自体松质骨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和骨传导性,但是常规植骨治疗长节段骨缺损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移植骨吸收现象。而骨髓炎发生后由于感染界限无法准确判定,以及抗炎药物无法在局部持续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简单的开窗减压、灌洗引流无法做到根治骨髓炎,并且极易复发。而通过带血管的腓骨移植技术、骨搬运技术或先短缩肢体再牵张成骨等技术治疗手段,虽然可以有效治疗大段骨缺损或骨髓炎。但这些方法技术要求高,学习曲线长且风险大。Masquelet等首先发现并提出了一项骨水泥诱导自体膜技术,并且用此项技术成功治疗了长达25cm的骨缺损。而通过于骨水泥中加入抗生素,利用其缓释效应,在骨水泥产生成骨诱导膜的同时,持续稳定释放抗炎药物,能够达到抗感染、成骨的双重效果。 该方法分为2个阶段:先将含抗生素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间隔植于骨缺损部位,待诱导膜形成后取出骨水泥并在假膜内植骨,最终达到有效成骨及骨愈合。 较其他方法而言,本项技术操作相对简单、易掌握、适应症广,易于开展,并且治疗效果确切。在此治疗过程中,所应用的医用材料价格较为低廉,在为骨髓炎及大段骨缺损患者提供创伤小、确切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大大节省医疗费用,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郝伟 主任医师 2018-08-06 10:14:41
  • 早期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延缓病变的发展,应尽量采用无创伤的治疗方法;晚期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目的则是缓解或消除疼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重建关节稳定性。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骨科苏文珍  治疗的方法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里又可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1.非药物治疗  对于初次就诊且症状不重的患者非药物治疗是医生首选的治疗方式,目的就是减轻疼痛、改善功能,使患者也能够很好地认识疾病的性质以及预后。常见的方法有保暖、理疗,适量活动等方法。  2.药物治疗  治疗骨性关节炎的药物种类繁多,药物选择的原则是炎症明显时,以消炎为主,镇痛为辅;炎症不明显时,以镇痛为主,消炎为辅
    苏文珍 副主任医师 2018-07-28 10: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