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27条结果

  • 胃泌素瘤的根本治疗是手术切除产生胃泌素的肿瘤,对不能发现肿瘤及肿瘤不能完全切除者,可考虑采用药物治疗,如果肿瘤发生浸润和转移,可用化疗药物来治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胃泌素瘤首选的治疗,也是最佳的治疗,胃泌素瘤,如为单个,且没有转移者,手术切除肿瘤后胃酸分泌和血清胃泌素,可迅速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疾病可获治愈。由于术中发现原发灶大于三厘米的胃泌素瘤,60%也有肝转移,而小于三厘米的胃泌素瘤,只有10%有肝转移,所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建,将小于2.5厘米的胃泌素瘤手术切除,以防止转移。对于不能发现原发原发病灶,或已经有转移灶无法切除的胃泌素瘤,不主张行全胃切除后胃大部切除术
    马静 副主任医师 2018-08-12 23:06:19
  • 胃泌素瘤是一种具有分泌胃泌素功能的肿瘤,常位于胰腺和12指肠,其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高胃泌素血症所导致的胃液,胃酸分泌过多而引起的多发性,难治性,非典型部位的消化性溃疡和腹泻等综合症候群,胃泌素瘤的溃疡常发生在12指肠球后,12指肠降段和水平段,或者空肠的近端,这些部位均不是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部位,所以说胃泌素瘤的溃疡是非典型部位的溃疡,这也是胃泌素瘤的一个临床的特征。 胃泌素瘤主要分为两型,第一型为单发型,此型较为多见,大约占胃泌素瘤的80%左右,倾向于恶性腺癌。第二型为I型多发性内分泌瘤综合征中的胃泌素瘤,此病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数具有家族史,多为良性,占胃泌素瘤的20%左右
    马静 副主任医师 2018-08-12 22:37:46
  • 胃泌素瘤是一种具有分泌胃泌素功能的肿瘤,常位于胰腺和12指肠,胃泌素瘤,虽然多数为恶性,但是因其瘤体较小,发展缓慢,所以肿瘤本身很少引起明显的症状,发展缓慢,直到疾病的晚期,才出现恶性肿瘤浸润或转移的症状,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与大量胃酸分泌有关。 首先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就是腹痛,是由于消化性溃疡所导致的,发生率大概在80%以上,疼痛较为严重,呈持续进行性,消化性溃疡常为多发性,在不典型部位为特点,比如说,球后12指肠降段和水平段,或者空肠近端,而且,这种腹痛对常规的抑酸药物,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及手术疗效欠佳,并且容易发生出血,穿孔,及幽门梗阻等并发症。此外疼痛也可以是由于胃酸反流入食管,而引起胃灼热
    马静 副主任医师 2018-08-12 22:47:43
  • 胃泌素瘤,是一种具有分泌胃泌素功能的肿瘤,常位于胰腺和12指肠,胃泌素瘤的临床表现是由于高胃泌素血症所导致的胃酸,胃液分泌过多而引起的多发性,难治性,非典型部位的消化性溃疡或腹泻等综合症候群。胃泌素瘤在临床上是比较少见的,而且容易被忽视,但是,如果说出现以下临床表现的时候,应该高度怀疑本病:第一,难治性,多发性,非典型部位及胃大部切除术后迅速复发的消化性溃疡,且不伴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第二,消化性溃疡,伴有不明原因的腹泻,呈大量的水样泻或脂肪泻,严重者可产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第三,胃镜显示异常粗大的胃黏膜皱襞。这是由于胃泌素有滋养胃黏膜细胞的作用,使胃黏膜细胞增生肥厚,形成巨大的
    马静 副主任医师 2018-08-12 22:58:10
  • 显示壁细胞肥大。十二指肠黏膜活检显示慢性消化性十二指肠炎,不存在发育不良和恶性肿瘤的证据。在完成CT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之后行超声内镜检查(EUS)寻找胰腺胃泌素瘤。EUS检查显示在胰头部存在单一、界限清晰、圆形、低回声的不均匀实体肿块,肿块外缘稍不规则。EUS检查还发现胃壁增厚。喷曲肽扫描显示除肾脏和脾脏的生理摄取外,与胰头腹侧面相关的2.3cm软组织存在强烈局灶性摄取,与恶性肿瘤一致。还显示了多个放射性示踪剂嗜肝转移。患者接受长效奥曲肽30mg治疗,症状得到缓解。
    胡迎宾 副主任医师 2019-03-03 12:47:02
  • 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 即:卓艾综合症,又称佐林格一埃利森综合征,也叫胃泌素瘤。 (Z-E综合征;促胃液素瘤) 是一种由胰腺或十二指肠的产胃泌素肿瘤引起的以明显的高胃泌素血症,高酸分泌和消化性溃疡为特征的综合征。 有时胃泌素瘤可位于脾门,肠系膜,胃,淋巴结或卵巢。大多数患者是多发性,其中50%是恶性的。这类肿瘤通常较小(直径1cm),其生长和播散缓慢。它们尤其好发于伴有其他内分泌异常的患者,特别是甲状旁腺,其次是垂体和肾上腺。 病理 Zollinger-Ellison综合症是胰腺非B细胞瘤,能分泌大量胃泌素所致。大量胃泌素可刺激壁细胞增生,产生大量胃酸,使上
    朱乐意 主治医师 2018-07-17 03:20:37
  • 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neoplasm,PEN)约占全部胰腺肿瘤的2%~4%,年发病率约为1/10 000。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及分泌的激素水平可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前者以胰岛素瘤最为常见,胃泌素瘤次之,胰高血糖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较为罕见;后者约占胰腺内分泌肿瘤的30%~50%。另外有约10%~20%的患者合并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m,MEN)。除胰岛素瘤约有10%为恶性外,其他胰腺内分泌肿瘤约60%~80%为恶性,且发现时多已存在肝脏转移[1-4]。福建省立医院基本外科黄东航
    黄东航 主任医师 2018-07-05 13:49:15
  • 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出现胃酸缺乏,反馈性引起胃窦部位的G细胞分泌过多的胃泌素,血中持续升高的胃泌素可促使分布于胃体或胃底的ECL细胞增生,进而瘤变,从而产生I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II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较罕见,其发病也与血中胃泌素水平过高有关,但这种升高的胃泌素是来自于胃泌素瘤胃泌素瘤是另一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好发于十二指肠和胰腺,这种肿瘤可以不受任何调控地分泌过多的胃泌素,这些异位产生的胃泌素一方面刺激胃酸过多分泌,造成胃壁肥厚,甚至多发溃疡,另一方面也能促使胃ECL细胞增生瘤变,这样基础上产生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称为II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胃泌素瘤本身既可以是散发的,也可以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简称
    邹征云 主任医师 2018-08-24 04:28:29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类肿瘤,临床少见,症状复杂多样,病程缓慢,易与内分泌原发疾病相混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按其是否导致临床症状可分为“功能性”及“无功能性”肿瘤,前者因产生某种激素而具有相应临床症候群,按照激素分泌的类型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血管活性肠多肽分泌瘤、生长抑素瘤等,而“无功能性”肿瘤,可能并非不产生神经内分泌物质,只是不导致特殊临床症状而已。因此误诊和漏诊常见,容易导致病人长期误诊误治,甚至出现严重的不可逆的损害。 MDT现场 病例介绍 患者为女性,44岁,主诉“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
    虞先濬 主任医师 2016-04-04 21:46:07
  • 一、胃泌素瘤。即卓-艾综合征,是以难治性或非寻常性消化性溃疡、高胃酸分泌、非β胰岛细胞瘤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消化性溃疡,见于90%~95%的胃泌素瘤病人,其临床症状常与普通消化性溃疡病人类似。当遇到患者有上消化道多发性溃疡、球部远端溃疡,内科治疗无效,手术后溃疡迅速复发以及巨大溃疡时,均应考虑到是否有胃泌素瘤的可能。二、慢性浅表性胃炎。这是最多见的一种胃病,很多人喊“肠胃不好”,到医院检查后没发现明显病变,医生就说是浅表性胃炎,如果再长期加反复,就成慢性的了。其主要症状为上腹不适,有一种顶胀的感觉,特别是饭后。有时候也冒酸水、打嗝、出现灼热的感觉。疼痛多数没有规律,发作不
    殷德光 主治医师 2018-08-26 15:11:24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