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016条结果

  • 正常情况下,孩子在2~2.5岁左右就能控制夜间排尿,能够坚持夜间起夜一次或一泡尿到天亮,但是夜间仍可能无意识排尿,这是一种正常现象,随着孩子长大就能够主动控制夜间排尿。如果孩子5岁后仍频繁尿床,就可能患上了“遗尿症”,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智商水平。 事实上,根据《2017中国儿童和青少年遗尿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还是令人惊呆了: ●我国5岁儿童遗尿症患病率是15.2%, ●7岁儿童遗尿症患病率是8.2%, ●10岁儿童遗尿症患病率是4.8%。 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孩子会自愈,但存在一定比例的儿童会延续到成人。调查显示16~18岁的人群中还有高达
    张邵军 健康号 2018-07-31 10:23:44
  • 天气转冷了,可王女士的苦恼随之也来了。7岁的儿子又开始尿床了,且每周至少尿床3-4次,令她心烦意乱。听说孩子尿床是正常现象,随着年龄长大会自愈的,可自己的孩子这么大了还在尿床尿床是不是一种病,是否该去医院看看,自己又该怎么办?一、孩子尿床是一种病吗?上海长征医院儿科徐通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在3岁时能基本控制排尿,5岁后就很少有尿床的情况。如果5岁以上的儿童还在尿床,且每月尿床2次以上,就可以诊断为一种叫做“遗尿症”的疾病。据调查,5岁时小儿遗尿症的发病率约为15%,10岁时为5%~6%。不少家长认为儿童尿床是正常的,长大后慢慢会好的,也不需要治疗。其实这是错误的,长期遗尿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
    徐通 主任医师 2018-08-02 00:52:41
  • 在孩子早期,大小便排泄只是一种生理反射,没有意识活动的参与。控制大小便在一定的环境地点排泄为意识性排便,意识排便活动要大脑发育成熟到一定程度,同时经过学习训练才能养成。因此,太年幼的儿童及严重的精神发育迟缓者均不易培养成用意识控制排便的习惯。 正常儿童学会控制大小便的能力的年龄差异很大。一般1~2岁的儿童尚不能自己控制大小便,大约一半以上的2~3岁的儿童可以控制大小便。但对夜尿(就是睡着后排尿时会醒来而不尿湿裤子或床单)控制还较差,多数到4~5岁时才可以控制夜尿,5岁以后就应该完全能控制夜尿。儿童若到5岁还不能控制排尿称为遗尿症遗尿症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
    王新良 主任医师 2020-09-22 18:34:26
  • 有关遗尿症的定义一直没有统一,其实遗尿症为尿失禁的一种表现。通常认为遗尿症多指儿童在熟睡时发生尿失禁的现象。日间遗尿指白天出现尿失禁。而夜间遗尿的定义较为复杂,因为正常儿童也存在夜间尿失禁现象,随着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所以现在对遗尿症有个年龄的限定,多指5岁以后每月至少出现两次尿床者可诊断为遗尿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张鹏药物治疗 1.        抗胆碱能药物        常用抗胆碱能药物有奥希布宁和普鲁苯辛。抗胆碱能药物能增加膀胱容量,但安慰剂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单纯采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夜间遗尿症的疗效与安慰剂无显著性差异[8]。因此对膀胱功能容量相对较
    张鹏 主任医师 2020-04-22 10:26:16
  • 遗尿症俗称尿床,为儿童时期常见疾病之一,我国资料显示其发病率在1%~%。国际上将遗尿定义为5岁以上小儿在熟睡时仍不自主排尿,可一夜数次或数夜一次。病因遗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儿童遗尿症绝大多数找不到明显泌尿系统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80%左右,该类病人往往具有明显遗尿家族史。据报道父母双亲均有遗尿史者,子代发生遗尿的可能性约为80%,而双亲之一有遗尿史者,子代遗尿发生率约为50%。原发性遗尿病儿一般随着年龄增长症状会逐步减轻甚至缓解。继发性遗尿是由于继发于泌尿系统疾病如畸形(尿道狭窄、尿道下裂、尿道瓣膜、膀胱颈梗阻及男性包皮、包茎等)、炎症(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等
    郭红枝 副主任医师 2018-11-27 17:01:05
  • 有关遗尿症的定义一直没有统一,其实遗尿症为尿失禁的一种表现。通常认为遗尿症多指儿童在熟睡时发生尿失禁的现象。日间遗尿指白天出现尿失禁。而夜间遗尿的定义较为复杂,因为正常儿童也存在夜间尿失禁现象,随着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所以现在对遗尿症有个年龄的限定,多指5岁以后每月至少出现两次尿床者可诊断为遗尿症[9]。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泌尿外科陈善闻遗尿症是本身是一种症状,而非一种疾病。有很多原因可以导致遗尿症的发生,甚至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图10-3-1)。但目前对尤其是一些无明显原发疾病的遗尿症的发病机制仍了解甚少。一.病因表10-3-1列举了与遗尿症相关的因素。大多数遗尿症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2019-01-23 09:40:59
  • 条件反射。 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尿床,督促孩子自己排空残余尿、擦干局部、更换内裤及干床处理。 3.药物治疗 (1)三环类杭抗抑郁药 丙咪嗪适用于觉醒障碍型。 (2)抗胆碱能药物 奥昔布宁别名尿多灵,或托特罗定,适用于昼夜尿频型。 (3)麻黄素可用于混合型。 (4)去氨加压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别名弥凝,适用于夜间多尿型。 联合应用阿米替林、去氨加压素和奥昔布宁是目前认为治疗顽固性混合型遗尿症有效的三联药物。优点是有效率与下述的SNM疗法接近,缺点是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并且停药后易复发。以上药物属于处方用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为抗抑郁药,所示剂量为成人用量,小儿应以每公斤体重进行计算。 4.
    史建华 副主任医师 2019-01-11 15:53:58
  • 国际小儿尿控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把遗尿症定义为儿童5岁以后,每月至少发生1夜晚睡眠中不自主漏尿症状且持续时间>3个月。中国儿童遗尿症疾病管理协作组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5版的定义将儿童遗尿症定义为年龄≥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夜晚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所以遗尿症的诊断要注意尿床的年龄和尿床的次数,以及持续时间。
    贾东华 主治医师 2021-06-26 09:25:50
  • “孩子尿床怕什么,长大了自然会好。”很多家长都这么觉得。其实不然,对于部分孩子来说,尿床是一种病,必须通过药物、行为干预等方式治疗,否则将影响性格、身体发育。而夏季,正是开始行为干预的大好时机。训练6个月,10岁男孩敢参加夏令营了12岁的南南身体健康,成绩也不错。但爸爸妈妈心里一直压着两桩心事:孩子这么大了还在尿床,差不多隔一两天就会画一次地图。其次是南南性格非常内向,没有好朋友,在家言语也很少。没想到,这两桩看起来不相干的事,竟然有联系。半年前,爸妈带着南南到市儿童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遗尿症。经过近6个月综合训练、药物治疗,他尿床的次数明显较少。南南的性格开朗了许多,还主动要求参加夏令营。他
    邱坚武 住院医师 2018-04-29 11:43:19
  • 试述遗尿的概念与原因。A1、概念遗尿是指3岁以上儿童睡眠时不自主排尿。4~12岁儿童10%~15%有遗尿,随年龄增大逐渐减少。2、原因女性儿童的遗尿应排除输尿管异位。遗尿原因有大脑皮质发育迟缓、睡眠过深、遗传或泌尿系统疾病等。
    任玉林 主任医师 2019-12-21 07:10:15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