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6条结果

  • 。望着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很难相信生命竟会如此脆弱。可怜的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忧伤,什么是生命,就要经受病魔的摧残。然而,医学发展至今,儿童白血病已不再是绝症,他们的生存希望也不再如秋天飘零的最后一片落叶。目睹了室里那些接受治疗的白血病儿童,我欣慰地看到,他们的生命像常青藤一样充满生机。 “阿姨,我要去找依依妹妹玩”,一天下午我刚进病房,一个幼稚欢快的声音传入耳中,定睛一看,是一个8岁左右的小男孩。后来得知,他叫杰杰,两年前在我院确诊为白血病,进行了系统治疗后,目前正接受复诊。已经上学的杰杰活泼机灵,人见人爱,他口中的“依依妹妹”是现正接受白血病化疗的小患者。话音刚落,依依找来了
    贺湘玲 主任医师 2015-04-13 09:55:41
  • 。(2)减轻卡他症状可用氯苯那敏(扑尔敏)每次0.1~0.2mg/kg,每天3次,口服。鼻塞明显,影响吃奶及呼吸时,可清洁鼻腔后,用0.5%~1%麻黄碱1~2滴滴鼻,但婴幼儿禁用肾上腺素类滴鼻剂,如萘甲唑啉。2对因治疗(1)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即病毒唑、氮唑核苷),0.5%溶液滴鼻,每1~2小时1次。10~15mg/(kg·d),分3次口服,疗程3~5天。金刚烷胺1岁以内不用,1~10岁可用剂量4~5mg/(kg·d),每天1次或分2次口服。对流感病毒A有效,于发病24~48小时内用。(2)抗生素普通感冒不需给予抗生素。当合并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细菌感染时,可加用抗生素。【预防
    陈黎明 住院医师 2018-01-24 11:04:00
  • 母乳性黄疸其主要特点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临床出现黄疸。【病因及发病机制】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最近认为本病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由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1新生儿肠-肝循环增加学说(1)喂养方式:生后一周内纯母乳喂养正常新生儿,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超过传统的生理性黄疸标准值,称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其发病原因常与能量摄入不足、喂养频率及哺乳量少有关,其发病机制与肠蠕动少、肝肠循环增加有关。(2)母乳成分:生后一周以上纯母乳喂养正常新生儿,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超过传统的生理性黄疸标准值,称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其发病机制推测可能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curonidase,β-GD)含量高,在肠道内通过水解结合胆红素成为未结合胆红素,使回吸收增加,导致黄疸。(3)肠道菌群:母乳喂养儿缺乏转化结合胆红素的菌群,使肠-肝循环的负担增加,导致黄疸。2遗传因素近年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发现胆红素代谢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UGT1基因突变有关,此遗传因素可以发生于母乳喂养儿,使母乳性黄疸加重或迁延时间延长。【诊断】1症状及体征主要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足月儿多见,黄疸在生理期内(2天~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退。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其分型见表1。患儿的一般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 2实验室检查目前尚缺乏实验室检测手段确诊母乳性黄疸。3诊断标准根据其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包括:(1)足月儿多见,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2)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期,TSB>220.6μmol/L(12.9mg/dl);或黄疸迁延不退,超过生理性黄疸期限仍有黄疸,TSB>34.2μmol/L(2mg/dl)。(3)详细采集病史、查体和各种必要的辅助检查,认真将各种可能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病因逐一排除。(4)一般情况好,生长发育正常。(5)停母乳1~3天后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迅速下降30%~50%左右。4鉴别诊断(1)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黄疸。(2)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3)半乳糖血症。(4)遗传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治疗】本病确诊后无需特殊治疗,对于足月健康儿,一般不主张放弃母乳喂养,而是在密切观察下鼓励母乳少量多次喂哺。门诊监测胆红素的浓度,一旦高达256.5μmol/L(15mg/dl)以上时停母乳改配方乳并进行光疗。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要结合日龄、胎龄等具体情况分析,监测血胆红素。胎龄、日龄愈小,治疗宜积极。【预后】一般认为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
    陈黎明 住院医师 2017-11-04 17:17:57
  • (一)使用冰袋降温【目的】1.用于高热患儿降低体温。2.实施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操作前准备】1.着装整洁,洗手。2.准备化学冰袋或冰块、冰袋,布套或小毛巾,盆。【操作步骤】1.将化学冰袋或冰块从冰箱冷冻室取出,放入盆中用水冲去冰袋或冰块的棱角。2.化学冰袋:擦干,检查有无化学物外流、破溃,套上布套或用小毛巾包裹。3.制作冰袋:冰块装入冰袋内约1/2~2/3满,排尽空气后将盖拧紧(或夹紧袋口),擦干,倒立提起,检查有无漏水,然后套上布套。4.携物至床边,将冰袋置于所需部位。5.停止使用后,将化学冰袋清洁后放冰箱冷冻室备用;制作冰袋需将袋内冰水倒出,冰袋倒挂晾干,存放于阴凉处备用。【评价】1.冰袋位置放置正确。2.患儿感觉舒适,体温下降,未发生不良反应。【健康教育】1.告知患儿及家长使用冰袋时,若发生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局部麻木感,及时通知医护人员。2.教育患儿及家长降温后,多饮水,注意保暖。【注意事项】1.加强巡视,检查冰袋有无漏水、化学冰袋有无破溃。2.冰袋放置正确位置,如前额、头顶或体表大血管处(如腹股沟、腋下等处)。3.冰袋禁用部位:心前区、腹部、枕后、耳郭、阴囊处、足底,以免引起不良反应。4.降温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全身情况和局部皮肤的变化,防止冻伤。5.使用冰袋30分钟后撤掉,需长时间使用者需间隔1小时后再重复使用。6.冰袋内冰融化后,若需继续使用,要重新更换。7.冰袋晾干后吹入空气再将盖拧紧,避免两层橡胶粘连。(二)酒精擦浴降温【操作前准备】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2.了解患儿有无酒精过敏史,以及对冷、热刺激耐受程度及自理程度。3.治疗盘内放治疗碗(内盛35%~50%的酒精100~200ml),大方形纱步2块(或小方形纱步数块),大毛巾、冰袋及套、热水袋及套、清洁衣裤、便器。4.环境准备:整洁安静、病室温湿度适宜,关闭门窗,必要时屏风遮挡,请无关人员回避等。5.辨识患儿及体温,询问患儿是否需要排尿,向患儿或家长解释酒精擦浴的目的和方法,说明操作所需的时间,取得配合。【操作步骤】1.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医嘱和患儿。2.松开床尾及盖被,不要过多暴露。3.擦浴前将冰袋置于头部,热水袋置于足底。患儿体位舒适,安全。4.协助患儿脱去上衣,松开裤带,暴露对侧上肢,其下垫大毛巾,将纱布拧至半干,缠于操作者手上,以离心方式边擦边按摩。5.先沿颈侧面至上臂外侧到手背,再自侧胸经腋窝沿上臂内侧至手腕。6.擦后用大毛巾擦干皮肤,每侧擦浴时间为3分钟。7.近侧上肢擦浴方法同对侧。8.协助患儿侧卧,露出背部,其下垫大毛巾,用同样手法擦拭背部,擦后用大毛巾擦干皮肤,更换上衣。9.患儿脱去裤子,暴露对侧下肢,垫大毛巾,先从髂骨开始沿大腿外侧至足背按摩,再从腹股沟沿大腿内侧擦至足踝,然后从腰、大腿后侧、腘窝擦至足跟。10.擦后用大毛巾擦干皮肤,每侧擦浴时间3分钟。近侧下肢擦浴方法同对侧。11.撤去热水袋,为患儿盖好被子,助患儿取舒适体位。12.整理床单位及用物,洗手,记录。13.擦浴后30分钟复测体温,正确记录。14.体温降至39℃以下,可取下头部冰袋。【评价】1.操作方法正确,手法熟练,动作轻柔、准确、节力。2.患儿感觉舒适,体温下降,未发生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酒精温度应接近体温,避免过冷的刺激,使体温继续上升。2.擦拭腋窝、腹股沟、腘窝等血管丰富处,适当延长时间,增加散热。3.禁止擦拭后颈、胸前区、腹部和足底,以免引起不良反应。4.擦浴过程中,注意患儿全身情况,如发现患儿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或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操作。5.注意保护患儿的隐私。
    陈黎明 住院医师 2017-10-25 13:12:03
  • 1.妊娠周龄<37周或>42周者。2.出生体重<2.5kg或>4kg者。3.出生体重与妊娠周龄有偏离者(或小于第10百分位或大于第90百分位者)。4.出生时1分钟Apgar评分为0~4分需进行复苏者。5.以往有异常妊娠、胎儿畸形、新生儿死亡或血型不合者。6.母亲有妊娠毒血症或其他内科疾病(如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高血压、慢性肾炎等时婴儿有产时窒息及小于胎龄儿可能,母患糖尿病婴儿有大于胎龄儿可能)。7.母亲孕早期有出血(胎儿畸形可能)。8.母亲孕期有剧烈呕吐及营养不良时(婴儿有小于胎龄儿可能)。9.母亲初产年龄>35岁者(婴儿有染色体病可能)。10.母亲年龄<16岁(婴儿常有早产可能)。11.长期不孕后怀孕者(胎儿有畸形可能)。12.妊娠多于4次或两次妊娠间隔小于6个月者或多胎妊娠。13.母亲有麻醉药、海洛因等药物嗜好(新生儿会产生撤药综合征),母亲大量吸烟者(婴儿有小于胎龄儿可能)。14.有产科并发症需手术产或剖宫产者(新生儿有产伤可能,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剖宫产者婴儿有贫血、窒息可能)。15.羊水过多、过少或胎盘、脐带有畸形者(胎儿有畸形可能)。16.母亲有感染,或羊膜早破超过24小时者(新生儿有感染可能)。17.母亲于妊娠期内经受意外事故者。属高危范畴内出生的婴儿并非一定具有高危病症。高危儿出生后必须随时警惕高危病症的发生,根据不同高危因素进行不同监护。高危病症的识别1.有围生期窒息,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6分并伴有中枢或心血管、肺、肾及胃肠道症状者。2.气急,呼吸率>60次/min,有呼吸困难吸气凹陷症状及鼻翼扇动、呼吸节律不规则有呼吸暂停者,深吸气时有明显发绀者。3.有明显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者,如淡漠、激惹、惊厥、前囟隆起者。4.脱水、失血、低灌流及低血压者。5.明显的先天畸形需外科手术者(如脑脊膜膨出、腹裂畸形、食管气管瘘、膈疝等)。6.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或证实Rh血型不符者。7.频繁呕吐,生后24小时未排胎便者。8.体温不稳定有败血症可疑时。9.贫血、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出血性素质者。10.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过期产儿均可出现较多高危病症,处理时应高度警惕。需转运至NICU者1.呼吸窘迫(1)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吸入氧浓度达到0.4,PaO2<7.98kPa(60mmHg)者。(3)PaCO2>7.13kPa者。(4)pH<7.25者。(5)呼吸暂停反复发作者。(6)有呼吸窘迫但无条件监测血气及吸入氧浓度或无条件行辅助通气时。2.外科急诊。3.出生体重<1.5kg,<32周龄者。4.严重围产窒息1及5分钟Apgar评分<6分者。5.反复发作惊厥者。6.低灌流、低血压者。7.不明原因全身情况不良者。不同类型婴儿可能发生的高危病症不同类型婴儿由于生理基础不同,所产生的高危病症不同。1.早产儿(1)呼吸暂停:早产儿由于中枢不成熟,呼吸调节障碍,发生呼吸暂停者占40%~50%,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2)呼吸窘迫综合征。(3)脑室内-脑室周围出血:早产儿中发生率约15%,体重<1.5kg者尸检脑室内出血占50%~70%。(4)动脉导管开放:由于导管壁的平滑肌发育较差,对氧敏感性差及前列腺素E2的代谢不充分易导致动脉导管开放,患肺透明膜病者发生率更高,当出现较大左向右分流时会出现左室容量超负荷现象。(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低氧、动脉导管开放、低血压等因素均可造成肠道的缺氧、缺血及肠黏膜缺血坏死,致产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低血糖:因糖原贮存量少引起。低血钙;因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及靶器官对甲状旁腺反应低下引起。(7)其他:早产儿易发生低体温、水盐代谢紊乱及易产生感染。较低胆红素水平即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2.小于胎龄儿占低体重儿中的1/3左右,由于不良因素发生于妊娠中的不同时期,故所造成的高危病症亦不相同,如发生在孕早期则以畸形为主,如发生在孕晚期,当胎盘功能不良为主时(以影响营养物质输送及氧的输送为主),常有产时窒息、胎粪吸入、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及低血糖,个别严重低血糖常难以纠正。因皮下脂肪少易致低温,因母亲高血压所致的小于胎龄儿常可见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降低,可使感染机会增加。3.大于胎龄儿及巨大儿大于胎龄儿不一定成熟,如糖尿病母亲婴儿常可出现肺不成熟、红细胞增多、高胆红素血症,低钙血症及畸形等,其他高胰岛素血症所致的大于胎龄儿(如Rh血型不符及Beckwith综合征),生后不久即可发生低血糖。巨大儿体重超过4kg者,产伤的机会增加。4.过期产儿由于胎盘老化,功能低下影响血供及气体交换可致宫内营养不良、缺氧、胎粪吸入及红细胞增多症等,部分过期产儿为16~18三体综合征,少数为无脑畸形。高危儿监护及处理1.窒息抢救 小于胎龄儿、过期产儿、宫内窘迫或胎粪污染羊水者分娩时,儿科医师应进入产房与产科医师一起抢救,胎儿娩出前作好复苏准备,出生后立即吸引口、咽、鼻,当有厚胎粪存在于上呼吸道时力争在呼吸建立前吸引口、咽及气管,擦干婴儿后置于辐射保温床上作Apgar评分,根据评分继续复苏及清理气道(新生儿复苏流程见图2-1)。2.初步稳定后作全面检查 小于胎龄儿应全面检查有无畸形及宫内感染迹象。3.体温监护 擦干羊水后置于辐射保温床或保温箱中,使皮肤温度维持在36.2~36.5℃,每1~2小时监测体温。4.呼吸、心率监护 每小时监测并记录呼吸、心率,或用心、肺监护仪监护呼吸及心率(设好监护仪心率及呼吸暂停报警值)。5.血压监护 根据需要每2~4小时测血压,足月儿收缩压需维持在6.65kPa,早产儿维持在5.32kPa。6.血气监护 出生窒息,生后有呼吸困难及青紫者,根据需要定期做血气检查,进行氧疗的早产儿应以无创伤性经皮测氧仪或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血氧,如需频繁监测血气者必要时可放置脐动脉插管。7.其他监护 小于胎龄儿、糖尿病母亲婴儿、巨大儿或过期产儿于生后2、4、6、12及24小时需行血糖监护(可用试纸法或微量血法)以及时发现低血糖,早产儿生后12及24小时亦应监测血糖。小于胎龄儿、过期产儿及双胎儿生后应及时监测血红蛋白或血细胞比容。8.早产儿或羊水早破超过24小时者在抽取血培养后用广谱抗生素治疗。9.记录大、小便时间及量,每班应累加其总量。10.早产儿于生后2~4小时在喂糖水后可开始喂奶,<32周龄、吸吮力差者应予胃管喂养,喂养时液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者应静脉补液,小于胎龄儿亦应提早喂养。11.针对所出现的高危病症进行治疗。
    陈黎明 住院医师 2017-10-21 08:05:09
  • 腹痛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症状,腹痛原因却有很多。临床表现1外科急性腹痛1.炎症性 如急性阑尾炎,特点是:①疼痛由模糊到明确,由轻到重;②疼痛为持续性;③右下腹病变所在部位症状和体征最明显;④全身中毒症状在腹痛之后出现。2.穿孔性 如消化性溃疡穿孔特点是:①腹痛骤然发生,异常剧烈,如刀割样;②腹痛呈持续性,范围迅速扩大,腹肌板状硬,肠鸣音减弱或消失;③全身反应在穿孔之后。3.梗阻性 如肠梗阻,特点是:①起病大多急骤;②早期腹痛为阵发性,后期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③腹痛时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气过水声或金属音;④全身反应在腹痛之后。4.内出血性 如肝、脾破裂,特点是:①起病急,多有外伤史;②腹痛持续,压痛和腹肌紧张较轻,反跳痛明显;③可有出血性休克;④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穿刺液为血性。5.扭转性 比较少见,如急性胃扭转、卵巢囊肿扭转,急性胃扭转特点为:①突然上腹间歇或持续性疼痛,向背部放射;②频繁干呕,并有全身衰竭表现;③左上腹可触及紧张性包块;④胃管不能插入;⑤X线腹部平片在左上腹可见两个或一个液平面。大女孩患卵巢囊肿扭转可引起左或右下腹阵发性剧烈绞痛。肿物因血液循环障碍出血坏死可有腹肌紧张压痛,直肠指诊及双合诊触及盆腔内圆形肿物则可确诊。2内科急性腹痛01腹部病变所致①急性腹膜炎:如急性原发性腹膜炎,多见于肾病综合征伴腹水患儿,腹痛多在感染中毒同时出现,有发热与腹膜刺激征。②急性实质脏器炎症:如急性病毒性肝炎,腹痛是由于肝炎后肝脏迅速肿大,包膜被急骤绷紧,内脏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刺激所致。局部有压痛但无反跳痛。③急性空腔脏器炎症:如急性胃肠炎,腹痛因胃肠道黏膜炎症和肠管痉挛所致。有压痛,无反跳痛,全身症状先于或与腹痛同时出现。④腹腔淋巴结炎:如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多在右下腹,局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可有轻度肌紧张,有时可触及肿大并有压痛的淋巴结。⑤急性腹膜后脏器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由于肾包膜急性伸张、绷紧,表现为急性腰腹痛伴肋脊点压痛和肾区叩击痛。⑥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肠痉挛:儿童时期最为少见,常在脐周痛,间歇发作,时痛时止,间歇期玩耍如常,常在吃饭时痛。有腹痛主诉,但腹部缺少体征或仅有轻压痛。02腹外疾病所致 ①呼吸系统疾病:小儿化脓性扁桃腺炎常伴有腹痛,但腹部无体征。大叶性肺炎和膈胸膜炎,可引起右或左上腹痛,并可向肩部放射,为躯体神经的牵涉痛。有时腹部可有压痛,甚至肌紧张,因无腹部的病理基础,深压并不加重,无反跳痛。②心血管系统疾病:如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有时可表现剧烈腹痛。③神经源性疾病:如急性神经根炎可引起支配区域的急性腹痛,定位明确,可出现局部皮肤感觉过敏和肌紧张,但无压痛和反跳痛。腹型癫痫,腹痛特点是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间歇期一切如常,脑电图有异常改变,常伴有意识障碍、嗜睡流涎、肌肉抽动等。④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因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引起肌肉痉挛和阵发性剧烈腹痛。⑤中毒性疾病:铅中毒腹痛多发生在脐周或下腹部,呈阵发性绞痛,异常剧烈,无固定压痛点,喜按,无腹膜刺激征。⑥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腹型紫癜、荨麻疹,腹痛部位不定,以绞痛和钝痛为主,有时异常剧烈,体征轻微,紫癜患儿可有便血、尿血和皮肤紫癜等。⑦其他:如流行性胸痛(柯萨奇病毒感染),侵犯腹部肌肉,可出现腹痛。镰状细胞病的急性腹痛,伴腹肌紧张,肠鸣音消失,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3内外科急性腹痛的特点1.外科急性腹痛 ①起病急骤,多无先驱症状;②腹痛由轻到重,由含糊到明确,由局限到弥漫;③腹痛在先,全身症状在后;④一般均伴有腹膜刺激征;⑤体征局限于腹部,可有放射痛。2.内科急性腹痛 ①起病可急可缓,大多有先驱症状;②腹痛多由重到轻,比较含糊;③多先有全身反应,后出现腹痛;④多无明显的腹膜刺激征,有者多较轻,表现为症状重,体征轻。诊断1询问病史1.疼痛部位 一般说来,腹痛部位常为病变所在。询问时必须叫患儿指明疼痛最剧烈的部位以利医生思考。但是,小儿对腹痛定点不准确,较多的指向脐部,所以还要配合其他检查以确定病变位置。2.起病方式 起病急重,来势迅猛,进展迅速,常提示空腔脏器的穿破、疝或结石嵌顿。起病由轻转重,多为炎症性疾病,如急性阑尾炎等。3.腹痛过程 疼痛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常由于空腔脏器的膨胀或痉挛。疼痛持续数周而不缓解应考虑腹内肿物或胃肠器质病变。4.疼痛特征 胃或肠穿孔呈割样或撕裂样疼痛;空腔脏器梗阻呈阵发性绞痛。5.放射部位 胆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胛区,穿孔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胰腺疾病放射至背部。6.缓解方式 双膝踡曲、固定不动可减轻急性腹膜炎疼痛。7.伴随症状 ①恶心和呕吐:这可能是因为胃肠管腔被阻塞,逆蠕动和积液反流所致。有时呕吐物有胆汁与粪汁,同时有腹胀。②便秘:多见于肠梗阻和腹膜炎,是因为肠管不通,或肠蠕动减少,肠麻痹之故。③腹泻:多是肠炎或消化不良的表现,腹痛部位不固定,多伴有肠鸣音亢进。④便血:应考虑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腹型紫癜、婴儿阵发性腹痛、呕吐,兼有果酱样大便应立即想到肠套叠。多次脓血便首先考虑痢疾。大量便血而腹痛不严重,可能是梅克尔憩室出血。⑤体温高,呼吸急促兼诉腹痛,应考虑大叶性肺炎、胸膜炎,应作胸部X线检查。⑥泌尿系症状:腹痛伴尿频、尿痛、血尿,即使不太严重,亦应考虑泌尿系疾病。2体格检查腹痛的部位与性质主要靠患儿诉述,体检时又要使患儿合作以便检查出是否有压痛。肌紧张或肿物,年龄较小者往往不能合作,这就要依靠突然发生的反常哭闹、面色苍白、出汗、精神差和特殊体位来判断,对不合作的患儿最好采用对比法进行腹部检查。由母亲引逗使他不哭,或由母亲抱着喂奶,医生从侧面或背面以温和的手摸肚子,动作要轻柔缓慢,使患儿习惯于这种检查,然后反复比较各部位的反应。如仍哭闹不合作,可以给一次水合氯醛口服,待患儿睡眠后再检查。检查腹部时应强调三层检查法:①浅层检查时,轻触腹部注意痛觉过敏(轻触即引起剧痛)及肠型或肿物引起的腹壁不平感。②中层检查时,轻按腹壁,注意压痛及肌紧张。③深层检查时,慢慢压至后腹壁,注意肿物的存在与性状,两髂窝与中腹要触及动脉搏动,肾区要求腹前后两手同时按压,互相接触,盆腔下腹要与肛门指检之手互相接触。急性腹痛的病因诊断,应以腹部检查为重点,但仍不能忽视全身检查,以下体征常能提示病因:1.腹式呼吸受限 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2.胃型与肠型 前者提示胃排空受阻,后者见于肠梗阻等。3.腹部膨满 上腹膨隆见于急性胃扩张和胃扭转。4.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见于麻痹性肠梗阻;亢进见于机械性肠梗阻、肠炎与消化不良。5.腹部血管杂音 腹痛伴血管杂音见于腹主动脉瘤特别是夹层动脉瘤。6.肝浊音消失 首先应考虑腹部空腔脏器穿孔。7.腰大肌征及闭孔肌征 提示急性阑尾炎或盆腔脓肿。8.腹部压痛点 如溃疡病压痛点、胆囊压痛点、麦氏压痛点等对诊断有一定意义。实验室检查1.血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出凝血时间、血清电解质、血清淀粉酶、转氨酶、尿素氮、pH值、胆红素。2.尿pH、酮体、糖、细胞计数、尿淀粉酶、卟啉。3.X线检查胸和腹部平片,尤其是立位平片。4.B超检查对胆、肾、输尿管等结石,肝或胰腺疾病都有重要意义,对腹部包块、液性囊肿、脓肿、腹水等的诊断有特殊意义。5.腹腔诊断性穿刺 血性穿刺液对诊断腹部创伤、脏器破裂、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动脉瘤破裂、癌性腹膜炎等均有重要价值。渗出性穿刺液对细菌性或结核性腹膜炎、胰腺炎等有重要诊断意义。腹水淀粉酶、乳酸脱氢酶、胆固醇及病理检查对病因诊断均有很大参考价值。6.纤维内镜检查 胃及结肠镜对上下消化道炎症、溃疡、肿瘤、腹膜炎症粘连以及其他病变都有重要诊断意义。7.CT检查 对腹腔实质脏器的肿瘤、脓肿、肝胆、输尿管结石都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鉴别诊断1.急腹症 ①急性肠梗阻(先天性和后天性);②器官和腹膜炎症,急性阑尾炎,胃肠穿孔性腹膜炎;③腹部外伤出血;④梅克尔憩室,卵巢囊肿扭转;⑤胆道与肾脏绞痛。上述疾病有手术指征。2.选择性手术或诊断困难的疾病 前者如急性坏死性小肠炎内科治疗中出现手术指征,长期疼痛或屡发出血的消化性溃疡、腹部肿瘤、包块等;后者如不能与阑尾炎鉴别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不能肯定诊断的原发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等。此类疾病虽不应手术,但如不剖腹探查不能排除应急诊手术的疾病。3.不应手术的内科性腹痛疾病 有些属于胃肠道的内科病,有些属于非消化系统或全身疾病。如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肠痉挛(由消化功能紊乱引起)。全身疾病有大叶性肺炎、过敏性紫癜(腹型)、带状疱疹、腹型癫痫、代谢紊乱时的腹痛。小儿可因腹泻、呕吐而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碱中毒、低血钾等有腹痛的表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亦有腹痛。因此,随时测定电解质,纠正脱水十分重要。治疗小儿急性腹痛,最重要的是明确诊断,诊断明确后,如有手术指征应及时外科手术治疗;内科性疾病引起则分别积极治疗原发病。
    陈黎明 住院医师 2017-10-17 15:51:05
  • 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之说。并且在中医上,肚脐是重要的穴位———神阙穴的所在,且此部分皮肤非常薄弱。正因为如此,肚脐也是最怕着凉的地方。但肚脐眼并不是一个洞,只不过是脐带剪断后留下的疤痕,是平的,也不和身体内脏有任何连接。为什么不能抠肚脐眼? 肚脐眼是内脏与外界距离最近的地方,千万不能用力抠,可以先试着用潮湿的棉签轻轻地擦,动作一定要轻。肚脐眼从本质上来说是脐带剪断后留下的疤痕,它通常可以是一个小凹陷或是一个小突起。肚脐下面的腹部肌肉形成一个凹陷,肚脐内很容易藏着污垢,不及时清洗,就可能产生异味。但洗肚脐的方法比较讲究,不能像搓澡挖鼻涕那样用力,而是应该用棉签一类较软的东西沾上浴液,“点到为止”的清洗。如何保护肚脐眼及周围?1、注意脐部卫生 身体上的污垢很容易进入脐眼而沉积。应该用温热的清水加中性沐浴液擦洗脐周及脐眼,以清除污垢,防止病菌滋生。但不宜用力搓揉和抠,以免弄伤皮肤发生感染。2、要注意防“风” 脐周是肠胃部位,容易受凉,所以要防止脐部着凉。早、晚天气较凉爽时或者阴雨天气温较低时最好不要穿露脐装,穿露脐装骑摩托车或自行车时车速不宜太快,睡眠时应在腹部盖上薄物或使用护脐带。3、防止脐部意外受损伤 脐周部位裸露,因缺少衣着的保护,往往容易遭到意外损伤,如烫伤、擦伤、划伤等。因此,日常起居或工作中要小心。4、尽量不要进行纹饰 贪靓的MM们往往觉得穿露脐装还不够吸引眼球,喜欢在脐部贴饰图案,甚至纹饰永久性图饰。但是,如此,会造成一定的健康隐患。因为贴饰会妨碍皮肤的排泄功能,有可能引起湿疹、汗疹等皮肤病:纹饰的颜料往往含有一些对身体有害的化学成分,如在营业场所纹饰,共用纹针还有可能传播传染病。所以要慎重。
    陈黎明 住院医师 2017-10-05 21:41:49
  • 胃肠痉挛。(5)器质性腹痛与功能性腹痛的鉴别:器质性腹痛:腹痛呈持续性、固定性。病变处始终有压痛,疼痛有固定的范围及性质。有些可出现肌紧张、肠型及肿物。功能性腹痛:腹痛部位不固定,无肌紧张,腹部柔软不胀,肠鸣音正常。腹痛程度较轻,喜按。、治疗根据腹痛的诊断病因给予相应诊断和处理。1功能紊乱对症治疗颠茄0.6mg/(kg∙d),口服,每天3次;654-2片每次0.1~0.2mg/kg,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2保护胃肠黏膜药物磷酸铝凝胶10~20g/次,口服,每天2次。3助消化药物治疗4请外科会诊腹内器质性病变有外科情况,是否需急诊探查。
    陈黎明 住院医师 2017-10-04 00:32:57
  • 1输血不仅是一个治疗措施,而且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2血液不是“补品”,输血会使免疫力下降,输血都有一定风险;在一定意义上讲,输血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3全血不全,常规量输全血只能提高受血者的血红蛋白,输全血风险比成分血更大。4现代输血“越纯越好”,即最好只输给患者所缺少的某单一成分,可减少免疫紊乱和其他风险。5血不是越新鲜越好,输当天的鲜血风险更大,采血后3~10天的血均可视为新鲜血,鲜血采后一般在枸橼酸盐葡萄糖、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或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腺嘌呤(抗凝保存剂1号)液中保存。新鲜血的概念是指用ACD保存<5天(特殊要求者,如新生儿换血<3天);用CPD、CPDA保存<10天(特殊要求者,如新生儿换血<7天)。新鲜血的概念还应符合下列条件:①红细胞接近100%存活;②2,3-二磷酸甘油酸酯接近正常;③钾的含量不高。6不提倡用血浆扩容,血浆只用于现有凝血制剂不能补充的凝血因子缺乏者出血的止血。7白蛋白不宜作补充营养用。8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可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必须输血者要输成分血或“血浆代用品”,提倡自身输血。
    陈黎明 住院医师 2017-10-02 15:34:49
  • 【概述】 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和就医原因。据统计,在小儿急诊留院观察和住院者中,发热占第一位,普通感冒、急性扁桃体炎、肺炎和某些急性传染病是引起发热的主要疾病。众所周知,持续高热会直接威胁患儿健康,它不仅使机体耗氧量和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而且可促发高热惊厥,还可使人体消化功能及防御感染的能力降低。因此,适当应用退热药可以快速降低体温,缓解高热引起的并发症。【分类】1.阿司匹林 是一种古老的退热药,1899年开始使用,其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大,主要为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其最严重的副作用是瑞氏综合征,病死率为30%。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也趋于淘汰。 2.对乙酰氨基酚 即扑热息痛,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无胃肠道刺激或出血,不影响血小板功能,无肾毒性,不会引起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肝毒性。该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3.布洛芬 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该药退热起效时间平均为1.16小时,退热持续时间平均为近5小时,平均体温下降值为2.3℃,下降百分率为88%。儿科专家认为,本品可以代替肌内注射退热药,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患儿。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剂量为5~10mg/kg,每6~8小时一次。目前各医院和大药房均有出售,代表药为托恩口服溶液等。【适应证】 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为患儿常用退热剂,体温≥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建议采用退热剂退热治疗;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后体温下降的速度在服药后0.5小时比布洛芬更明显,常规剂量的布洛芬,其退热作用比对乙酰氨基酚强且维持时间久,特别是用药后4~6小时。【注意事项】 退热药只是对症治疗,药效仅能维持数小时,体内药理作用消除后,体温将再度上升。儿童发热多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危及生命,因此选用退热药的主要依据是其疗效及副作用大小。有关研究证明,退热药的疗效由大到小依次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必须提醒的是,不同的退热药最好不要同时使用,或自行增加剂量,否则会使患儿出汗过多,导致虚脱、低体温,甚至休克。半岁以内婴儿发热时不宜使用退热药来降低体温,而应该选用物理降温,如松开包被,洗温水澡等。当患儿拒绝口服药物时,退热栓剂用来塞肛门,由肠道吸收,退热效果迅速,非常方便,但要注意要小剂量给药,切忌反复多次使用退热过度,引起体温陡降或腹泻。
    陈黎明 住院医师 2017-09-30 17:19:44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