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33条结果

  • 体检发现肺结节,根据单次CT结果常常难以准确判断出结节的良恶性,因此,定期随访观察就成了一个更合理的选择。那么,多久复查一次CT才合适呢?制定随访时间间隔的依据又是什么?会不会因为观察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一、初次发现肺结节什么时候再复查? 《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中推荐:对于第一次发现的肺结节,可以根据情况1-3月以后复查CT,如果结节完全吸收,则后续每年复查一次CT;如果结节部分吸收,则3-6月以后再复查CT;如结节稳定或增大,则根据结节大小和密度调整复查间隔时间。 、定期随访是多久复查一次CT? 要更准确地判断肺结节的性质,往往需要一个持续观察的过程
    张百华 主任医师 2024-01-31 10:56:20
  • ~9mm的恶性概率2%~6%;直径超过10mm的恶性概率高达15.2~82%。因此,对于随访中持续不变甚至直径增大的肺结节,患者应尽快到肿瘤专科医院的胸外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肺结节的密度变化是另一个重要的观察点。 根据结节密度,肺结节可分为三类:实性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纯磨玻璃结节。其中,混合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最高,依次为纯磨玻璃结节及实性结节。磨玻璃密度结节是指肺内模糊的结节影,结节密度较周围肺实质略增加,但其内血管及支气管的轮廓尚可见。实性结节是指其内全部是软组织密度的结节,密度较均匀,其内血管及支气管影像被掩盖。混合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结节)是
    张百华 主任医师 2024-01-22 11:17:46
  • 型等征象者恶性概率高。 、肺结节生长快吗,观察多久可能发展为癌? 如果观察过程中,肺结节一直不缩小,那么是良性的可能性就很小。但也不用太担心,即使是恶性结节,其生长的速度都很缓慢,且一般也不会转移。 《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共识中推荐:纯磨玻璃结节中位增大时间(50%的患者出现增大)为7年,而实性成分增加的中位时间为9年;混合磨玻璃(部分实性)结节中位增长时间为3年。有文献表明纯磨玻璃结节5年约有35.5%出现增长,而混合磨玻璃结节5年约67.3%会出现增长。这里增长的概念既包括结节直径增大da2mm,也包括直径不增大但内部的实性成分增大超过2mm。因此,对于磨玻璃影
    张百华 主任医师 2024-01-18 17:50:59
  • 本周五(1月19日)下午将在溆浦,周六(1月20日)将在浏阳出诊,欢迎提前联系!与其被动选择不了解的医生去托付自己的健康,不如主动选择合适的医生帮助自己。
    张百华 主任医师 2024-01-16 20:55:45
  •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生活真可谓是岁月静好,每天可以按部就班的工作挣钱,下班可以去遛狗、撸串、看电影、瞎逛和各种娱乐,多希望可以一直这样风平浪静下去。可是打开网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跳出某某名人死于肿瘤,比如李咏、罗京、姚贝娜、陈晓旭……,如果愿意,这个名单都可以列到明天早上。频繁的信息轰炸,容易使人产生到处都是肿瘤病人的错觉,莫非我们身处在一个肿瘤的世界?这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自己怀疑得了肿瘤,那该怎么办?这个问题也许你已经在面对,也许你身边的人已经在面对,也许你将来有一天会面对……。不管是杞人忧天,还是未雨绸缪,又或许是临阵磨枪,让我们先假想确实有那么一回事,现在我自己就是怀疑得了肿瘤,那么,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呢? 首先,肿瘤是分良恶性的。一定要记住这句话,不是所有肿瘤都是恶性的,就像人分善恶一样,肿瘤里面也有善良之辈呢!万一你遇上的是个好人,不对,是个好肿瘤呢?所以老人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张,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当有检查提示你有肿瘤可能时,先让自己冷静两分钟,告诉自己这只是一种可能,何况还有可能是良性的呢!接下来你要走的第一步就是,调整好心态,不要让自己的思维发散的太泛滥。其实医生有一句常说的话,就是肿瘤病人有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现在明白内心的强大有多重要了吧! 其次,要搞清楚是什么检查提示得了肿瘤,不同检查的可靠程度是相差很大的。目前医学上常用的手段有几种,一种是医生查体,这种方式只对一些浅表部位的肿瘤,比如乳腺、甲状腺、皮肤之类的肿瘤有效,对于身体深处的肿瘤还是无能为力的,千万不要相信什么“望闻问切”能搞清楚身体内部器官的肿瘤。另一种方式是血液肿瘤标志物——这是各大体检中心最喜欢用的检测方式,通过抽血化验血液里面某些肿瘤可能释放的标志物来筛选肿瘤。理论上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所有的东西都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就像狼会通过空气去嗅猎物的气味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血液去寻找肿瘤的一些痕迹。但问题是,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还达不到狼的鼻子那么敏锐和准确,现在使用的肿瘤标志物在发现肿瘤方面准确性不太高,更多的是用于肿瘤治疗过程中的疗效监测。所以,如果只是肿瘤标志物高那么一点,你大可把心放回肚子里面,从容地去进一步做检查;但是如果肿瘤标志物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升高,那就要小心了,真的就应该尽快去做下一步的检查。很多体检中心还会用到红外线成像之类的技术,这类技术是利用了肿瘤代谢会比正常组织高一些的原理,通过间接反映身体某些部位的代谢增高来提示肿瘤。但问题是其他疾病比如炎症也会代谢增高,而且很多身体部位本来就是高代谢,没有办法通过这种方式来甄别。肿瘤检查最常用的另一种检查方式就是影像学检查,包括常说的CT、B超、磁共振等,这类检查会用到一些高度怀疑肿瘤的病人身上,比如CT检查肺部肿瘤,B超检查肝胆、肾等部位的肿瘤。准确性明显高于前面的检查,但是也只是准确性相对高了而已,比如CT诊断肺癌的准确性只有70-80%,还有20-30%的病人是会被误诊的。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还有一种肿瘤检查,可以理解为肿瘤影像学检查的终极手段,那就是——PET/CT。其实,这个检查结合了核素显像与CT扫描双重功能,既能反映肿瘤的代谢状况,也能反映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所以,毫无疑问,其准确性会明显高于前面所有的检查,可以达到90-95%的惊人高度。可是,也有点遗憾,肿瘤诊断要求的是百分之百。即使差那么一点,那也还是不够的。 最后,肿瘤的确诊需要活检。不管我们有多么不愿意,也不管前面做了多少的检查,最后还是要回到最终的状态,那就是要在显微镜下面看到癌细胞,我们才能最终诊断为恶性肿瘤。就像抓小偷一样,不管怎样怀疑,没有人赃并获是没办法定罪的。所以,我们在就诊过程中,经常会被医生要求做各种各种有创伤的检查,比如穿刺、支气管镜、胃镜等等,会让我们及其不舒服,但是又不得不采纳医生的建议。所有的这一切,都只为了抓到癌细胞这个罪魁祸首。 好了,说了这么多,希望我们心中能有个大概的轮廓。如果有一天怀疑自己得了肿瘤,第一步要做的是调整心态,正确面对;接下来还是要稍微了解一些肿瘤知识,按图索骥的去做检查,这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可能会让你的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但是生活也不会总是平平淡淡一帆风顺对不对;最后,在找到癌细胞之前,都不应该给自己定罪,更不应该让自己背负沉重的包袱。如果有一天,癌症真的不期而至,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应该去找个好的医生好的医院,就像去寻找优秀又可靠的人生战友,让他们陪着你一起去坚守生命的防线。但是,怎样的医生才是好医生,怎样的医生才值得你托付呢?下一篇我将带你去细细分解。
    张百华 主任医师 2019-08-13 09:54:11
  • 从情感角度来说,不管是接受手术的当事人还是亲属,心里的第一反应都是很可怕,一听到自己或者至亲要做手术,估计心里头都会咚咚咚跳半天,心理素质弱一点的人,还可能会当场惊慌失措甚至号啕大哭。可是手术真的那么可怕吗?实际上,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的安全性已经大大提升,手术所带来的创伤和并发症,也比以前有了明显改善。可是不管技术上面怎样地进步,并不能改变手术在心理上的可怕性。这种害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情感上的恐慌,而人之所以恐慌,其实主要原因不外乎对事情的不了解,对于未知事物的担忧,对于事情不确定性的恐惧。今天,我们将从六个方面来详细分解,接受肿瘤手术可能会面临哪些考验和风险,都应该怎样去应对。我们的目的是希望为您提供一份肿瘤外科治疗的路线图,让您在迷茫和焦虑中更快地找到方向。今天聚焦的是肿瘤手术,其实其它手术也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也许可以做为一种参考。 第一道考验就是短时间面临巨大心理压力的挑战。肿瘤的诊断往往很突然,大多数人心里都没有准备,因而往往觉得无法接受。就比如肺癌,多数人在诊断之前都会没有任何征兆,而确诊的消息无异于一场晴天霹雳,对于患者,甚至于整个家庭,都会是一场不小的灾难。尤其对于患者本人,多数病患都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得知自己患上癌症。人在突然之间面临死亡的威胁,虽然死亡的事实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发生,但是毕竟第一反应还是感觉自己被判了‘‘死缓’’,那么人最可能的第一反应就是惊惧不已,最开始不愿意相信事实,对于突如其来的癌症诊断充满抗拒,但接下来内心又有一种恐惧和绝望,很多人对恶性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片面认识,觉得癌症是“不可救药”的绝症,自己的余生都已经没有了希望和意义。这种恐惧,就像孩子们害怕黑暗一样,黑暗本身并没有那么可怕,但对黑暗的未知和不确定感,以及因此引起的可怕想象才是最令人担忧的。当冷静下来,患者心里又会出现一种悔恨感,“为什么偏偏是自己呢?”、“如果当初没有抽烟,也许就不会得这种病了”、“ 为什么没有早点去看呢”’。由此伴随的,往往还有对整个家庭的歉意,觉得自己可能会增加儿女和伴侣的经济负担,也可能因为不能好好照顾他们而充满歉意。对于患者的家属而言,虽然自身面临的生命威胁感没有那么强烈和直接,但是多多少少还是会有感同身受的感觉。更主要的心理压力可能是一方面需要直接面对真实病情,又需要同时想方设法安抚患者的情绪,很多人都想着要瞒住患者本人,不想他们知道太多自身的病情,从而避免直接面对那么大的压力。医生跟患者亲属的沟通通常都是非常直接明了的,会毫不客气地告知患者的真实情况。每一次告知可能都会给家属增加一份压力和悲伤,因此,家属实际上才是真正面对所有压力的主力军。但与此同时,出于对患者爱护,又不想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压力,难免需要在患者面前强颜欢笑,安抚患者情绪,鼓励患者去振作。每天都要拿捏好陪伴患者的状态,计划好有哪些事情需要伪装好,哪些事情应该慢慢让患者了解……另一方面,在中国,家属还经常需要代替患者去寻找优秀的治疗团队并且做出治疗的选择。这就要求家属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了解肿瘤疾病相关的知识,了解国内或者本地区的医疗资源,尽可能的去寻找质量更好的、更有保证的医疗服务机构。而很多治疗又充满不确定性,医生也不会给出非常确定的答案,所以,作为家属心理所承受的那种无力感和无助感都可想而知(具体的情况我们将在第二条考验里面讨论)。第三方面,作为普通的家庭,很多人都不得不面对巨大经济压力的现实。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疗效的不断提高,相应的治疗费用也在不断上涨,所谓最低的费用获得最好的医疗服务早已是痴心妄想。因此,在治疗决策之前,经济方面的考量所占比重也越来越高。建议: 首先是要稳定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冷静正确去面对所有的现实。然后再以客观的角度去仔细思考现状,尽量要做出与现实吻合的决定,而不是慌慌张张拿主意。其次,也要确保自身的健康状态,因为肿瘤的治疗往往是个长期拉锯战,耗时耗力,保证自身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最后,还要做好经济上的准备,尽早调配好自己能找到的所有资源。不管面临怎样的悲痛和压力,都不要放弃内心最大的力量,那就是“希望”。当感觉一个人应付有些吃力的时候,寻找比你明智的人的帮助,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当然,寻找帮助绝对不是病急乱投医,有些人除了徒增烦劳以外其实帮不上什么忙。 第二道考验就是针对肿瘤病情做出明智选择的压力。因为以前对健康的忽视,很多人也没有肿瘤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可是,因为治疗的需要,又要求病人和家属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充分了解病情并且做出治疗的选择,真的是一件时间紧任务重的事情,对很多知识和时间都很有限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不要紧,且听我们为您一一化解。肿瘤是最近这些年才受到重视的一种疾病,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的加重和人们寿命的延长,肿瘤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了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与一般的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不同,肿瘤诊治的专业性很强,很多基层医院的医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都有欠缺,再加上肿瘤初次治疗会对整个预后疗效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很多学者建议,初次发现肿瘤的病人应尽量去大型的医院,尤其是肿瘤专科医院就诊。当然,去了大型医院不代表一定就能遇到很好的专科医生,这就要求您对当地的医疗资源有一些初步的了解,至于如何找到最适合病情的医生,这个问题比较深奥,我们后续将会另外撰文进行探讨。找到了合适的医院和医生以后,接下来就是要进行肿瘤的确诊和初步分期。大型医院经常会人满为患,这个检查过程会持续好几天甚至更久,但是这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医疗资源都是公平的,谁都很重要,但是谁也没有特别的优先通道。肿瘤的确诊和初步分期是所有治疗开始的基础,没有完成这些之前,后续的治疗都只能是空谈。在等待完成检查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闲下来,学习一下肿瘤的科普知识还是有必要的,学习的途径很多,通过网络是最直接高效的方式,但是这些知识往往都是很粗浅和笼统的,万万不可硬往自己身上套,在学习的过程中好好总结心中的疑问,然后再与主诊的医生深入沟通,这样才是正确的学习方式。但是医生的沟通时间往往都很有限,不可能陪着你唠家常,所以精简扼要的提问是很有必要的。等到检查完成,病情大概搞清楚了,就到了治疗决策的时间。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您与主诊医生也有了几次打交道的经历,对他的学识和能力也有了基本的判断。因为肿瘤的知识很复杂,要想短时间内搞清楚并且做出专业判断,对患者和家属来说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首要的是决定是否相信眼前这家医院和主诊医生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这个时候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和医生来一次坦诚的沟通,依靠对方的专业知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手术的必要性、手术可能带来的疗效、手术可能的危险性和应对措施,以及手术以后需要怎样的治疗。其实很多医生很欢迎与患者和家属进行理性深入的沟通,这样一来,彼此都会放心很多,双方的治疗信心也会增强很多。做出治疗的选择往往是个很纠结的过程,所有人都希望病患能获得“最好的治疗”,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压力,才会使得选择过程变得份外艰难。家属受限于自身的医学知识不够和亲情的压力,医生受限于过大的医疗风险和法律风险,开始的时候双方都会很小心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目前的医疗体系下面,医生往往都是站在建议者和执行者的位置,而患者和家属才是最终的决定者,所以,最后的决定往往只有患者和家属才能作出。其次,所谓“最好的治疗”其实很难去定义,因为所有的治疗都可能是双刃剑,总有一定几率出现预期以外的结局,如果以结局去推导过程,其实很多治疗过程都未必就是好的,但在结局出现之前,谁也不会知道当初的选择是否是好的,更不用说是否是“最好的”。因此,在作出治疗选择的时候,把期望定在“合适”这样一个位置,无论对于决定者还是执行者,可能都会更合理一些。在当前的医疗条件和当前的病情面前,作出适合当时状况的选择,就会是明智之选。建议: 首先,寻找当地优势的医疗资源和合适的医生。其次,耐心完成所有检查,明确肿瘤诊断和初步分期。再者,学习必要的科普知识,整理好心中疑问,与医生进行必要的交流。最后,与医生理性坦诚交流,综合所有信息做出“合适”的选择。 第三道考验则是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平静面对手术的挑战。手术对于患者本人来说,心理和身体都会面临双重的挑战。在手术之前,心理的挑战才是更主要的问题。尤其是越临近手术日,每个人都会越来越紧张和恐惧,这个时候,请主刀医生多安慰讲解几句,往往能起到定心丸的作用,其次就是让旁边手术后的病友现身说法,常常能让当事人心中更有底。再者,让最了解他的人去经常陪伴一下,多聊聊天也是有效的方式,还有就是安排当事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分散注意力也是很好的办法。如果患者是个很理性有主见的人,稍微了解一些手术具体的情况,也会有些许帮助。解决了心理问题,做好身体上的调节会直接影响术后康复的速度,这个时候,常常需要去借助医生和护士姐姐的指导和帮助,甚至还会有护工的帮忙。所以,不要忽视了医院里面任何一个人的存在,从一开始就要善待周围所有的人,他们都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起到作用。要相信,积德行善最终都会得到该有的回报。其实,对于绝大多数接受全麻手术的病人,他们的体会大概如下:从病房被推到手术室,自己从推床爬到手术台上面,医生护士开始给你打针、吸氧。然后很快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过了不知道多久,然后就醒了,会被告知手术很成功……然后就被推回病房了……只能说大部分人还来不及体验,事情就结束了,甚至连感叹的机会都没有。建议:手术之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正确面对可能带来的风险和痛苦;术前调整好身体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术后康复的速度和最终的结果,所以绝对不可忽视。 第四道考验就是正确面临手术可能带来的意外和风险的挑战。手术的风险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每个参与的人都是满怀着好意并且全力以赴地去做这件事情,但是不代表每一次都必然会有预期的结果。事与愿违也是一种结局,虽然几率很低,但是总有发生的可能性。简单来说,手术的风险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风险与自身原有的健康状况有关,比如自身原来就有的一些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内脏器官的疾病,甚至一些过敏之类的特殊体质,如果这些毛病都没有,平时体质也很棒,那么恭喜你,这方面的风险其实非常非常低。另一个,就是手术本身带来的风险,毕竟是在肉身上动刀,难免会带来各种损伤,还有出血,感染等等可能性。一般来说,手术量大的医院,医生在预防并发症方面的经验会更丰富,即使不幸出现了这些并发症,医生相应的对策也会更及时更准确。当然,偶尔也会发生一些超出人力所能及范围的并发症,比如大出血、器官功能衰竭……。其实,在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的同时,患者与医生已经构建了深度的同盟协议,大家早已经是同一条战船上的战友,不到最后一刻,医生都是不会放弃的。所以,其实不管遇到怎样的风险,家属能做的都应该是无条件信任,可能对于有些情况很难完全做到,但在治疗过程中,这都将是最优的选择。建议:既然选择了相信眼前的医院和医生,就最好将信任进行到底,尽力配合和相互理解将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项。 第五道考验是术后康复过程中的身体挑战。手术其实只是第一道关卡,术后的康复过程才是对患者最大的考验。对于第三道考验中执行比较好的患者,身体状况如果调整得比较好,那么术后恢复起来会相当顺利。术后早期进行恰如其分的疼痛控制,会让后续的功能锻炼轻松不少。接下来,就是在护士医生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必要的功能恢复锻炼,这个过程里面,护士起到的作用会更突出。因为外科医生多数时间都会呆在手术室,实际上的操作主要都是靠围绕在病房的护士,甚至护工来完成。有时候,热心的病友也会时不时来冒个泡。所以,这个时候,你当初对病房所有人的善意,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恢复的过程不一定会一帆风顺,打起精神来细致周密地观察,及时向相应的人员求助,这是每个陪伴在病人左右的人最该做的事情。这也是对亲人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也是最能让人体验亲情的过程,很多人会因此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有全新的认识,也有的人会从中找到生活的真谛,所以,千万不要随便错过哦。建议:术后康复需要患者本人的努力为主,护士医生的指导、家属的鼓励和帮助为辅,尽可能地多得到一些指导,多获得一些帮助,会对患者恢复很有益处。 第六道考验还有术后抗肿瘤巩固治疗的挑战。肿瘤手术与一般手术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手术中的切除干净程度,医学术语叫做“根治性”,这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疗效。另一个则是术后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巩固治疗,或者叫做辅助治疗,具体可能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因人而异。医生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但是不管怎样治疗,恶性肿瘤始终存在复发的可能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的治疗在后面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不管什么时候,外科医生都将会是重要的参与者。所以不要以为,手术完成了就和外科医生没有关系了,其实恰恰相反,手术只是你们关系的开始,在以后的生命旅程里,外科医生都将会是你身体健康重要的守护者。建议:手术后第一时间与主刀医生沟通,了解病情;术后尽早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加强和巩固手术的疗效,努力让患者能有更大几率获得更持久的生存。 很多事情的发生,或者终究无法避免,与其消沉,不如笑脸应对。于绝境中寻找希望,于困难中发现办法,相信彩虹会在风雨后,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态度。在肿瘤手术的过程里,明确各自的分工和定位,专业的东西交给专业人士,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每一件事情,相信最终一定能收获自己希望的结果。现实总在考验我们,但也在同时成就我们每一个人。 我是正医官,我爱这个世界。
    张百华 主任医师 2019-08-12 22:01:10
  • 目前,我们90%以上的患者是接受胸腔镜微创切口手术,比起常规大切口手术,术后康复明显加快,多数病人在拆线前就出院了。因此,患者与手术大夫交流的机会可能反而少了。有一些病人是带着各种各样问题出院的。术后声音嘶哑也是胸外科大夫术后查房以及患者门诊复查时时常会面对的问题之一。湖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张百华如果手术前就有声音嘶哑(多数患者术前声音是正常的,可直接略过此段),原因大致如下:1、声带息肉,声带小结;2、急性、慢性喉炎、喉结核;3、年长的病人须警惕喉癌可能;4、返流性喉炎;5、如有过外伤,包括环杓关节脱位,及喉部的物理化学损伤均可以导致声音嘶哑。这些都是五官科可以处理的声音嘶哑,基本上不影响
    张百华 主任医师 2018-10-12 15:48:32
  • 日常工作中医生常常被患者家属问这样的问题“我父亲患肺癌并已手术切除,他到底能活多长时间?” 实际上,这种问题很难回答。 患者及其家属必须明确和面对癌症“不确定性”这一巨大特点,这种不确定性是指没人能确切地告诉患者在未来的几年你会怎么样,医生也无法告诉你谁的治疗是真正成功的,谁的癌症一定会复发。湖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张百华 当谈到预后时医生常用的语言是5年生存率,一定请记住统计资料只是一个基于大宗病例的平均数而已,医生收集的各类肺癌有关预后的统计资料,只是对你所患疾病和治疗结果的大概估 计。这并不意味着你能够活5年,只代表研究资料中在被诊断为肺癌5年后仍然活着的那部分比例。 医生在任何研究中都追踪治疗后5年的情况,这是因为许多肿瘤 如果5年后不复发再复发的可能性就很小了,但肺癌与其他肿瘤不同也常于5年后复发,对肺癌的统计与随访仍以5年作标准。总之,统计资料无法预测任何一个个体的具体情况,你的肿瘤是独一无二,因为没有两个病例是完全一样的,对治疗的反应也是千差万别,相同的肿瘤在不同人的身上生长速率和结果也是不尽相同的。 统计资料也不能详细地告诉你不同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手术、化疗、放疗可能会延长生命并改善症状,当你适应治疗时,疗效就会好一些。但还有许多因素影响着你的治疗和预后,当然生存率的统计分析是与患者治疗时所处的分期密切相关的,目前只能说发现越早治疗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外科治疗的是相对较早期的肺癌,严格 掌握手术指征,完整切除肿瘤效果应该较好。但临床上也可见到较早期的癌术后短期复发和较晚期癌术后生存较长的例子。 与其他肿瘤一样肺癌的预后与治疗时的分期和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小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大相径庭。肺癌是最难治的肿瘤之一,且发现时多已较晚期,因此是 目前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除非对于化疗效果特别好的患者,绝大多数小细胞肺癌平均生存期不超过2年,晚期小细胞肺癌平均生存期不超过1年。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较差: 1.脑转移 孤立性脑转移与多发转移灶预后相差较大,积极治疗的多发转移患者平均生存10-12个月。 2.脑膜转移 脑膜转移由于有效治疗手段少,平均生存期仅有3个月左右 3.骨转移、肝转移或胸膜转移 如果是多发转移预后较差,平均生存期10个月左右 4.全身多发转移患者,除非靶向治疗效果较显著,既往此类患者积极治疗后,平均生存期在10个月左右此外,患者发病时,本身体质状况也决定了其预后。 磨玻璃结节早期肺癌的预后较好,特别是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期几乎为100%。
    张百华 主任医师 2018-10-12 15:48:23
  • 食管是人体消化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将食物从口咽部传递至胃的长条形器官。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往往需要作食管、胃的部分切除及重新连接。  手术后,由于胃的创伤、解剖位置的改变及迷走神经的损伤,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往往出现餐后饱胀不适、返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由于手术创伤而消耗了体内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等,术后往往会出现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严重时可导致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因此,食管癌手术后“怎么吃”非常重要。湖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张百华  食管癌术后到底怎么吃才科学合理呢?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食管癌术后1-5天左右,此时患者处于手术的创伤愈合期,食管胃连接处尚未牢固,胃肠功能也还未完全恢复。这一阶段,医生会给予患者鼻饲饮食及静脉营养支持。患者处于“饿肚子”的状态。  第二阶段:食管癌术后5到7天左右,医生一般会安排患者进行碘水造影检查,检验吻合口状态及胃排空能力。若检查结果良好,患者即可经口进流质饮食,首先从少量温水逐步过渡到进食米汤、鱼汤等液态食物等。少食多餐,进食量可从每次几汤匙逐渐加量到每次100-200毫升,每天6-8次左右。  第三阶段:食管癌术后8天左右,患者大多可以进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馄饨、鸡蛋羹等,仍需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若半流质饮食后患者无明显不适,状态良好,就可以安排出院了。出院后,一般再保持半流质饮食2周左右。进食后要进行适当的活动半小时左右,不能马上平卧,这样利于可预防、减轻返酸、呕吐等症状。  第四阶段:食管癌术后3周开始,患者可以慢慢向普通饮食过渡,仍需保持少食多餐一段时间。进食后可少量饮水,冲洗食管,清除食管内的食物残渣。睡觉时可垫高枕头,减少反酸症状。食物选择方面,应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辛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生葱、姜、蒜等,同时也要少吃熏烤及腌制食品。另外应格外当心,不要食用过热、过硬或粗糙的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造成食管胃吻合处的损伤。  总之,术后饮食对食管癌患者来说是一件需要多加注意、精心安排的事。只有科学合理的饮食,讲究营养均衡与搭配,才能有助于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增强,从而预防肿瘤复发,延长患者的生命。
    张百华 主任医师 2018-10-12 15:48:14
  • 我们国家食管癌是高发区,以太行山区、四川盆地、鲁 苏等地为甚。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方法有限,预后极差。下面跟大家分享下食管癌早期的临床表现,希望能帮助更多患者早期发现。湖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张百华食管癌早期临床表现比较隐匿,可有大口进食吞咽硬质食物时出现胸骨后疼痛、梗噎感及食管内异物感多见,有的患者可有打嗝等。多为一过性,间歇发作,自行缓解,不足以引起患者重视,错过了最佳发现时机。病情继续发展,患者多有进行性吞咽困难,体重减轻,甚至出现声音嘶哑、胸背部疼痛及进食后呕吐等。我国食管癌总体预后较差,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当您有上述表现时,建议您及时就诊,首选行上消化道钡餐,有经验的放射医师可经该检查诊断早期食管癌,必要时可进一步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愿每一个食管癌病人都能早期发现,得到最佳治疗,争取最长的生存时间,获得最佳的生活质量。
    张百华 主任医师 2018-10-12 15:48:06
1 2 3 4